付蓓莉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从小班美术活动看儿童自主性绘画

已有 458 次阅读 字数(3881) 2016/3/23 15:45:24

从小班美术活动看儿童自主性绘画不同阶段的儿童画各有其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特点,其发展和转移都受自主性支配,是自组织发展过程。承认儿童绘画的自组织发展特性,尊重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画法特点,才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的美术,促进他们的发展。很多同事总是抱怨,小班孩子不爱画画,作画能力缺乏。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去小班开展美术活动做一下尝试,结果表明:除了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家长对涂鸦阶段的不理解外,老师对美术教育的新观念认识的不足也是造成孩子不爱画画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一、美术教育新观念——自主性绘画模仿画教学在中国大地上如同封建势力一样,所形成的超稳结构非常难以打破。如果哪一位老师还保持着原有的观点和模式,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会落伍的。自主性绘画的指导与模仿画不同,教师的作用不是机械地教技巧而是卓有成效地选择、启发、引导和帮助。指导儿童绘画既要发挥其自主性又不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幼儿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所以,在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教师处于导师的地位,发挥上述列举的诸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的主动性与差异性;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听从、模仿;教师评判作品优劣,幼儿服从评判;教师维持活动秩序,幼儿服从约束等问题。不同阶段的儿童画各有其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特点,其发展和转移都受自主性支配,是自组织发展过程。只有承认儿童绘画的自组织发展特性,尊重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画法特点,才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的美术,促进他们的发展。二、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画画幼儿绘画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而且它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它是孩子们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其实幼儿绘画过程的实质是其独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幼儿有其不同的思想、情感;认识及表现方式,不同阶段的儿童画各有其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特点,其发展和转移都受自主性支配,是自组织发展过程。承认儿童绘画的自组织发展特性,尊重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画法特点,才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的美术,促进他们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应该只关心幼儿画得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当孩子告诉你,他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该如何表现时,老师应该用“语言”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长颈鹿”时,可先和他一起讨论长颈鹿的特征,或给孩子一些有关长颈鹿的图片、书籍或碟片,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可以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去参观等等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加强孩子对做画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长颈鹿的头和长长的脖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 “那脚又是什么形状呢?”“细细的长方形。”一般在绘画活动中采用“引导观察—大家讨论—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展览评议”这五个步骤,引导幼儿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图象表现出来,效果较好。在观察中,幼儿对画的物体特征有了基本了解:讨论时,幼儿的思维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注意事项,给予引导指正,避免了跑题乱画、色彩不当等问题;接着,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这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集体的影响下充分挖掘其创造潜力;最后的展览评议,是一个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总之,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说话的源泉,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不断地修正补充完善幼儿的发音、用词和句子语法,帮助幼儿正确地表达思想,叙述事件,就能使幼儿的词汇、句子、语段得到不短的充实、发展和提高。三、兴趣和自信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幼儿都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幼儿就会大胆的去表现,而自信心在独立性心理品质中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有个别幼儿认为自己画得不好、不会画,没有信心,甚至失去兴趣,这时候我总是要想方设法给他信心,找出画中可贵的东西,别人没有的,比不上的东西,鼓励他,每个人画的都不一样,都有他可取的地方,有独特的价值。不以一条标准来衡量学生画的好坏,更不以单纯画的像不像为标准,关键是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和真实的感情,就在有进步。曾经有位小朋友,妈妈说她非常喜欢画画,回家经常练习。可在幼儿园,每当画画的时候,她总拿着画笔,左思右想,迟迟不肯下笔。好几次,别的孩子都交画了,可她的画纸还是空空的。一次,我将她在幼儿园未完成的画交给她,让她回家去画,并叮嘱家长,一定让她自己完成。第二天,看到她拿来得画,我非常惊讶:构图完整,画面干净,颜色运用鲜艳、和谐,是班上孩子中水平叫较高的一幅画。可她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不敢下笔?怕老师批评她,还是别的原因?有一次,绘画“小手的秘密”,我将她的画拿给全班小朋友看,并让小朋友象她学习,还用她的画做范例。我看得出,她很高兴。渐渐的,在美术课上,她开始画了,画得很认真,一笔一笔,真是用“心”在画。我几次有意走到她面前,小声对她说:“画得真不错,这个颜色用得好……”她的画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好评。现在,她再也不怕在班上画画了,而且她的画也越画越好了。从这件事中说明:幼儿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更担心在同伴的比较中结果会怎样。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在绘画活动中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障碍。当老师从远处观察孩子的绘画活动时,好象每个孩子都在画。而当老师走近时,有的孩子立刻将自己的画用手捂住;有的则象上面所描述的那个孩子一样,无所适从,不敢下笔。作为教师,对那些鼓励较多,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全体小朋友面前树立起他们的威信,另外,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对自己说一句“我也行”。来自成人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评价会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建立信心。“我行!”“我会!”是孩子自信的表现,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走向成功。这样保护了孩子的绘画兴趣,给了他们信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四、儿童学习应走出误区 有些家长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和自身水平的高低,盲目的跟从,总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儿童绘画,一味的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还有些家长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要求孩子完全照抄老师作品,亦步亦趋,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造成儿童绘画心理障碍,致使儿童学画进入误区。有一个小女孩名叫郑奕涵,年龄5岁,去校外绘画班学画,而班上都是7,8岁的孩子,而她的作画水平远远底于同班的孩子,每次作品完成的都十分辛苦。家长看到她的作品都说:“你看看别人画的多好啊,你画的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逐渐的,郑奕涵开始抵触画画,每次去都大哭,搞的家长没办法。    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教育重心也是不同的。例如,2、3岁的幼儿对涂鸦感兴趣,但学与用的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设计以涂鸦为主的美术游戏,“玩”应该是这个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重心。4岁左右的幼儿对象征图形创造充满兴趣,但往往会出现表现冲动与表现技巧缺乏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应注重扩展他们象征符号的储存量并引导他们将象征符号与生活中具体的物象相联系,允许他们大胆命名自己创造的象征符号,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美术表现技能支持等。5、6岁的幼儿对情节画创作有兴趣,也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与表现技巧作支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可以在幼儿学习情节画构思与构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胆进行美术表现等。这样幼儿不仅通过绘画来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世界和文化。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自我表现。主轴是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和求新求异的能动表现的动态组合。这需要不断的激活性启迪和引导性启发式指导。绘画时离不开感知、观察和想象等认知活动,也离不开图形、颜色等符号媒介,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为智力技能。这就是绘画技能与智力技能结合的指导方法。“授人以鱼,以食食人”自主性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教给儿童一些绘画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如此,我们教给儿童绘画能力,再指导他们将所掌握的能力与自己特有的儿童绘画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种指导方法与模仿画完全不同。儿童画具有综合性,需要多领域交叉。自我表达与创造表现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指导不仅局限于图画课本身,更需要教师精心组织画外学习或画内、画外有机结合,以积累画内工夫。个性化特征是艺术生命的核心体现。在美术活动中,自由性、主观性是幼儿个性特征的显著表现,幼儿会表现出不合事实的物象、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构图,等等。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无尽的想象相结合的方式,幼儿利用自主性绘画创造了一个更充满力量也更有趣的空间。只有当幼儿有机会去谈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表达他们的意图、思想时,绘画作为创造空间的全部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47
  • 相册:1
  • 心情:1
  • 留言:0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