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已有 627 次阅读 字数(6634) 2022/3/24 9:31:46
浅谈幼儿园自主区域游戏教师指导能力的提升内容摘要:自主游戏是近年来我国幼教课程改革中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旨在通过幼儿在其有意义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获得活动经验。而自主游戏中1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幼儿能否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寻找影响教师区域指导能力的因素基础上,改良观察记录表,建立教师的目标意识以及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最后阐述了对教师自主区域游戏指导能力的再思考,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教师自身行动研究以及多元化反思的形成,影响其指导行为正态发展。 关键词:自主区域游戏教师指导能力 观察记录 反思 幼儿园自主区域游戏是这些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课程组织自身行动形式,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一起以幼儿为主体”。它有别于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有利于改变当前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等倾向。但对于已经适应集体教学模式的教师是一种挑战,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指导往往显得比较盲目,把握不了指导的时机和策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如何让教师适应新的课改,放手让幼儿自主去游戏,从活动前台走到后台,从一个主观意识浓厚的引领者转变成一个尊重幼儿自主意愿,让教师们在区域游戏时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有效指导,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直面问题——寻找影响教师区域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 虽然教师都能认识到老师在自主区域游戏中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和束缚了教师的指导行为。 1.观察记录缺乏敏感性和针对性。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价值,都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还是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尝试着观察幼儿的游戏,但不会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不知道哪些是该记录的,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结果观察了半天却没有任何结果。 2.区域游戏目标缺乏整体性和主题性 区域游戏活动以激发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学习为宗旨,教师力图通过材料去诱导幼儿的行为,但对于各个活动区创设开展的具体目标不明确,整体观不强,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带有明显的领域性,孩子的整体发展甚少考虑,跟主题的融合牵强,走形式,以致束缚了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方向。 3.反思习惯缺乏客观性和综合性 反思习惯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指导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指导行为很少反思,她们没有时间去多想,没有空闲去细细品味自己的做法,以致幼儿教师往往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某件事物,并喜欢让幼儿“圈”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按照教师既定的方法去操作,以成人的思维去限制和评价幼儿。二、解决方案——寻找提升教师自主游戏活动指导策略(一)记录表再改良,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 细心观察是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第一步。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与老师互动的情况,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更充分地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更好地与同伴、老师互动,在宽松、自主的游戏中直接获得感性经验。可以说,观察记录是发展型指导的基础,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提供主要依据。 案例:混乱的指导 小班自主区域游戏时,教师讲解好游戏规则,就请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分配角色。5分钟后,孩子们开始快乐游戏,教师美其名日开始观察指导,拿起记录纸边走边记,来到水果店,看到孩子们围在水果店旁边争先后要买水果,老师冲上前说:“你们当顾客的怎么不排队的,赶紧。”孩子们慢慢吞吞,教师直接用手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成一条直队;一转身,教师发现“医院”里,有个病人躺在桌上,医生却不见踪影,立刻走上前,高喊:‘‘病人来了,医生怎么不在?上班时间要工作,你看病人肚子都疼坏了,医生却找不着了,多危险。”护士说:“医生跑出去了。”“那你先帮病人看一下。”护士只好当起了医生的职责……教师又路过娃娃家,发现声音特别吵,说:“宝宝在睡觉,你们这么吵会吵醒她的。”说完不等孩子回过神,教师又去别的地方了……区域游戏结束后,看看记录表只有几句话,不知道该记录什么。 分析: 整体感觉,就一个字“累”。这位教师真累,各个活动区兼顾,维持纪律,提醒规则,教授游戏方法,介入游戏,这位教师忙的一塌糊涂。的确教师貌似在观察记录也在指导,但她并不知自己该观察什么,该记录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介入是否适宜,有没有干扰幼儿活动,是否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是否给予幼儿一定的正面影响。同时这位教师虽然没有明显带有强制性,但她不像是在指导游戏,更像是在监督幼儿游戏。虽然教师的行为表面没有导演,没有强制,但指导行为已经显现教师的权威。小班游戏的指导,似乎以角色身份加入,与幼儿共同游戏更适合,同时应针对性指导某区,其他区域可适当放手,这样有缓有重,教师的指导更具体更深入。 指导策略: 该案例向我们呈现的是教师指导并不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所谓的观察就是自己一瞬间看到的幼儿行为,然后主观地认为自己要去解决,并给予指导,并不是真正走近幼儿,了解他们的所需,这样的指导行为可以说是无效的。可以看出案例中的老师是青年教师,她们对于自主区域游戏观察如何去做是雾里看花,模糊迷离。如何让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去观察是区域指导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我们试着创新区域观察记录,记录表分成两部曲,一部曲“走近你”(观察幼儿记录表),二部曲“看清你”(观察材料记录表),让老师们通过多方位去观察,每月一主题,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在区域游戏时,马上完成这份记录是不可能,但是有了它,老师们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观察,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再继续完善,更有时间去查资料,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一段时间后,青年教师说:“我现在终于知道,区域观察是怎么回事了,有了这两宝,开展自主区域游戏是,我再也不怕了。”话虽朴实,但也验证了区域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 看清你(区域材料观察记录表)走近你(区域幼儿观察记录表)观察时间观察区域幼儿姓名注意力(A专注,B注意C偶尔注意,D游离)参与度(A积极,B愿意C随意,D淡漠)情绪态度(A兴奋,B愉快C平静,D低落)同伴交往(A控制,B合作C平行,D独自)能力发展与兴趣点案例描述 看清你(区域材料观察记录表) 走近你(区域幼儿观察记录表)观察区角区角材料材料达标不达标实际描 述安全性和艺术性目标性和探究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反思与调整 (二) 反思故事会,促进教师的指导行为 区域自主游戏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在区域游戏指导中的执行力。但教师们觉得自身反思能力欠缺,工作压力大,缺乏具体指导。如何为教师们搭建反思互动的平台,帮助教师学会区域反思,为教师降压减负,我们的“反思故事会”教研活动悄然生成。 案例:玩转扑克牌 徐老师是一个心灵手巧,很受幼儿喜欢的老师。因为她总能变出很多千奇百怪的操作材料,在她们班的益智区中,增添了一样新的操作材料,就是超级娃娃,形象生动、图案鲜明,非常美观,同时孩子们可以从娃娃的帽子和服饰的花纹、图案中,记录l0的组成。区域游戏时,第一天几位孩子争先抢着要玩这个娃娃,可是做完之后,孩子们就不再玩了。第二天,前天玩过的孩子已经不选择这个娃娃了,只有几位没玩过的孩子陆续过来光顾了一下,婷婷小朋友玩到一半,想收好想去玩别的,教师发现后,想到是否是我提供的材料不吸引孩子,但又想要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品质,于是走过去说:“婷婷,你看娃娃衣服上的图案真有趣,你仔细看看或许会有发现哦,你再试试”教师陪同着婷婷一步一步做完这个练习,但这个过程婷婷索然无味。在事后的点评中,教师还特意指出了这件事,强调做事情一定要坚持。 分析: 从孩子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超级娃娃”虽然美观但不是很实用,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操作性不强。案例中老师已经观察到,她也试着努力引导幼儿完成,而且极具耐心的陪同,但殊不知她的行为让幼儿成为了成人愿望的执行者,剥夺了幼儿自由支配权力,不能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成人尊重和认可。虽说坚持的品质很重要,但从案例中,材料的适宜性更为重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材料才是解决案例最值得考虑的地方。 指导策略: 徐老师其实心里已经隐约感受到事情的根源所在,只是因为这个“娃娃”实在是她精心准备,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的亵渎,以致蒙蔽了她的双眼。那该如何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问题的根源呢。“反思故事会”无疑是最好的帮手,徐老师把这个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讲清、场景、演员、一系列事件就可以。组员们以提问的形式呈现,引发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案例中的徐老师,组员提出“如果是你,你对”超级娃娃”“ 会玩几遍?”“超级娃娃除了这种玩法还有其他玩法吗?”‘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什么?”等等问题,徐老师面对组员们抛来的问题,逐渐领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纷纷表示要求组员们共同解决,于是大家话匣子打开,献计献策,最终推出了“玩转扑克牌”游戏,就是采用生活中最常见的4副1——l0的扑克牌,两人以上游戏,分牌之后,相继出牌,如果发现合在一起l0,就拍桌子中间的红心,看谁发现早,发现多谁就赢。徐老师把这个游戏带到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反思故事会,把反思这么枯燥的事情分解成故事——提问——寻找解决方法三步骤,让老师与同伴共同诠释,把一系列事件问题进行思考,帮助教师学会反思的习惯,找到反思的方法,使其提高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指导行为。 (三)建立目标意识,保障教师的指导行为 活动区开展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更加有效的对教师区域游戏目标化设计、组织与指导进行总结和提升,便于教师能够对基本区域和延伸区域游戏开展情况按照目标线索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开展了主题下活动区域目标化活动方案,提高对区域游戏目标化的理解和实践。 案例:春天里 在主题《春天里》,教师根据主题在益智区投放了桃树和柳树的图片命名为“春天里的树”,美工区投放了已经做好但没有上色的风筝,超市里增添了风筝,娃娃家增添了插了油菜花的花瓶……孩子们开始游戏,益智区的孩子拿起“春天里的树”材料,开始做数的组成和加减练习,做完之后,开始下起跳棋,玩得不亦乐乎。美工区的孩子倒是很喜欢为风筝上色,画画、涂涂,娃娃家的花瓶,放在桌上无人问津,孩子们继续以往的炒菜、吃饭的游戏;超市里的风筝生意极其兴隆,大家都要争先恐后来抢购。 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主题来创设区域环境,但并不能将主题目标较为准确地分解到区域活动目标中,区域目标偏离主题目标,与主题目标缺乏内在联系,只是运用春天素材让幼儿去完成学科目标,试想数的组成和加减换了其他材料是否可以完成;风筝上色换成其他材料是否同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超市里引进其他新事物,同样能招来顾客……教师只是将区域转化为学具区,让幼儿个别操作,教师再个别化指导,以此实现课程目标,并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自主化、个性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教师对于幼儿整体发展观薄弱。 指导策略: 为了让教师对主题下幼儿发展目标的理解和实施更加系统,游戏内容和材料投放更加适宜,在活动前制定主题区域目标方案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目标方案更具针对、连续地进行观察,确保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像案例中的主题:《春天里》,教师就可以制定以下目标方案:主题名称春天里区域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学习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人们的生活,生物生长的变化等;会用多种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经验、经历和情感。提高讲述、绘画、表演等能力。同时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区域内容发展目标材料投放春天的故事大胆表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感知春天不同的景色,同时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春天的各项活动。1.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列车以及空白影集、彩笔、纸2.各种动物、人类和植物的图片、布置“春天”的背景以及空白影集、彩笔、纸 春装秀提高幼儿时装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同时树立幼儿环保意识。各种环保自制衣服、帽子、表演道具、化妆品、节奏卡、磁带、录音机 小毛线变变变-------春天的景色让幼儿利用废旧的毛线动手制作春天的昆虫,会用多种方法来变出春天的特征。提供垫毯板,毛线等材料进行有关春天的 小制作。 小小气象员帮助幼儿感知春天多变的天气,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天气情况。气象记录表,家长在家帮助孩子关注天气预报并作记录关爱大自然春天的植物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春天的各种植物生长情况,并乐意参加各项管理照料。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学习用品的图片,并提供幼儿操作分类盒和图片以及操作记录纸,将关的调查记录表布置在活动区中。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帮助幼儿 树立爱护小蝌蚪的意识。请幼儿收集小蝌蚪、金鱼、乌龟及其食物打扮春天桃树柳树让幼儿观察桃树柳树的外型特征,培养幼儿对桃花、柳树粘贴的兴趣。引导幼儿练习粘贴和绘画的技能。收集各种枯树枝, 提供一些粉红色的皱纸、水果包装、胶水、剪刀、吸管等有关幼儿操作材料区域目标方案的制定不仅可为教师观察幼儿提供机会,也促使教师学习解读幼儿行为背后蕴含的发展意义。最关键的是,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反思自己的行为,思量所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切,了解幼儿实际行为与教师预设的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材料和要求,以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三、行为推敲——教师区域指导能力再思考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指导行为 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最好的鹰架。幼儿园教师在未掌握理论之前是很难把握自身指导行为的,尤其是新教师更需要外接的帮助来支持自己的指导观点,而自身的骨干也同样需要专家的帮助来提高指导水平。然而,在幼儿园中,对教师而言,形成一个真正有效的支持性学习共同体并不同意。这里的“有效“是指共同体真正能对教师成员的经验和情感给予充分尊重,而教师也真正从能共同体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样的有效,取决于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程度,取决于教师共同体本身的发展程度。“学校的专业共同体拥有的专业文化的成熟度,是教师成长的最大保障”在幼儿园中,如果新教师、资深教师、专家之间能够形成这样的研究者共同体,那么处于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敏锐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关注教师行动研究,加强教师指导行为 教师指导行为本质上是教师主体活动,是教师自身观念、自身素质的体现。对于教师指导行为的提高,最主要的是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就是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教师的材质在应用中变得更聪明时,他们的角色、知识、专业水平和能力也在直接的应用中变得更加强大。教师把经验转变成想法,把想法转变成反省,再把反省转变成新的理念和行动。教师必须学会阐释,解释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等着评价结果。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案例分析、教师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当然这些在运用时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切切实实的工程。 (三)提倡反思多元化,促进教师指导行为 作为实践工作者,教师自我认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的个人化实践知识有许多是缄默的、未知的,它又隐含在我们的实践中,因此弄清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们试着运用多种手段来加强教师的反思行为,但很多教师还是觉得反思难、反思累,我们可以试着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反思,比如微格反思法,运用录像,反复播放,观察自己的行为,直观、形象的展示比自己的回想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同伴互助的反思,即教师在进行反思时,通过同伴互相启发,相互交流,帮助个体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使教师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反思习惯,提高自身反思能力,使其逐步从他律期过渡到内化期及初步的自律期。走过那一个拐角就是春天,盛开起那一朵朵无比灿烂的区域之花,但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想使幼儿区域活动更富有个性化,更有效率,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幼儿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1】徐则民.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2, (10).[2]华爱华.幼儿园活动区的功能定位[J】.幼儿教育,2012,(9)[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4】于渊莘.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