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把什么吹走了(语言游戏)
已有 172 次阅读 字数(1646) 2014/11/28 16:54:33
大风把什么吹走了(语言游戏)温州市龙湾区心桥幼儿园 邵素芳一、 游戏价值通过本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能更好的运用完整的语言,并且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专注力,专注力和瞬间记忆能力,在观察的同时能组织好语言并且用来表达交流,另外,在幼儿的提升部分还能加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其情感发展,更好的发展其社会性。二、 游戏准备假树一颗,FLASH 卡片3张,和3种水果模具,透明胶一个三、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参与,老师首先在黑板上贴上3张卡片,在规定的时间(15秒)让幼儿观察大树上的图片,然后把大树旋转180度,教师边喊“大风吹,大风吹,你把什么吹走了?”此时,所有的幼儿需要鼓起嘴巴一起努力的向半圆中心即大树处使劲的吹气,教师同时喊口令“一,二,三,风停啦”之后把大树再转回去,接着问:“小朋友们,大风把什么吹走啦?”此时幼儿可以举手抢答,老师指令其中一位小朋友说出相应不见的了得东西,并完整的运用句式:“大风吹,大风吹,大风把什么吹走了”,经过几轮之后,老师可以把3张卡片和3种水果模具全部放上,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游戏,提问,并回答。接着我们可以把游戏拓延一下,以同样的方式转过去,拿掉其中的一张卡片或者水果模具,把幼儿分为2-3人一组,教师叫到一幼儿名字时,与他相邻的两个人(或一人)起立说完整的句式,被点到名字的人(如果2人一组)问问题,另一位与被点到名字人相邻的人问问题(如果3人一组),而被点名字的人此时当裁判。四、 游戏指导1.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需要拟狂风雷鸣的声音,让幼儿感觉乌云密,马上要下暴雨一般的情景引导,同时在选用图片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不同感觉器官刺激的基础上得到训练得到记忆能力的训练。2.让全体幼儿按照马蹄形或半圆的位置坐好,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看到黑板,并且所吹风向有一定的向心力,而且每位幼儿就是一处风源,鼓励所有幼儿都先深深吸气然后用力吹气,从而增加游戏趣味性,同时可以播放风的声音,一同配合幼儿作起风的动作。3.如果课堂操练多次的话或课堂驾驭能力稍微欠缺,不能很好把握课堂纪律的老师,可以选择幼儿不做吹风的动作,即用有节奏的拍手方式代替,确保幼儿安静能用心观察并回答问题即可4. 观察记录及总结:中班的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其游戏方法,目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其情感,但是在游戏的拓延部分,个别幼儿的反应还不是很灵敏,需要重复锻炼。五.游戏资源 六.教学建议及反思 本游戏可以在三个年龄段中去使用,如果针对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去掉后面拓展的部分,只需要求小班的幼儿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我们的基本教学目标—幼儿能很好的运用“大风吹,大风吹,大风把XX吹走了”并且能在说句式的同时,能掌握句子难点—句子的节奏乐感。 如果针对中班的幼儿,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游戏表达形式进行,如两三个小朋友一组,同时手拉手,边寻找目标对象,边念“大风吹,大风吹,你把什么吹走了?”说到你把什么吹走了的时候,马上套住下面的一位小朋友,然后被套住的小朋友站起来回到说:“大风吹,大风吹,大风把XX吹走了?”以此类推,可以不断的去寻找新目标,然后进行回答。难点是让幼儿发现游戏中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以后的社会性意识。 那么,如果是大班的幼儿,我们就完全可以把以上小中班的重难点都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大班的幼儿能在掌握基本句式上,更很好的运用其句式的优美节奏和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同时,我们还把难点放在拓延部分上,让大班幼儿在学会聆听教师口令的同时能及时作出判断,自己左右旁边的人分别是谁,能作出相对应的条件反射和正确的判断,使游戏的难点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最大限度的统筹运用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简单的游戏在老师不断改变规则要求点的前提下丰满起来。 七. 总结 任何一堂游戏课,在明确重难点的情况下,老师都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从而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班的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朝着更加有效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