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堂

家长学堂 > 首页

用“心”培育 塑造幼儿健康心理——闲谈我的育儿经 发表时间:2011/7/18 16:43:23

  • 用“心”培育 塑造幼儿健康心理——闲谈我的育儿经

    (开发区心桥幼儿园小小一班傅想妈妈  曹雪梅)

     

    育儿方面,我当然不是专家,我也很少去翻看育儿专家的书籍,因为我不喜欢依葫芦画瓢地去教育;同样,我也缺乏育儿方面的实践,因为女儿的起居先由保姆后由奶奶照料,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经历过一些家长所谓的养儿育女的极其辛劳。因此,说起育儿经,难免有点心虚,显得苍白。回望女儿想想三年多来的成长路,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点感受,勉强称得上心得。

    女儿想想,200710月出生,时九斤重,家人喜称“九斤姑娘”是一个美好的预兆,于是我便许了“希望想想健康、快乐、聪明、自信、可爱”的愿望,那时候觉得,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应该不难。但是一路下来,我充分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不在于为她夜里的哭闹不休不眠的辛劳,也不在于为了她舍弃自我的无奈,而在于“我生了她,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她”的彷徘,在于看着她朝着错误的方向走我却无计可施的无助。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重于天。我跟很多的父母一样把女儿的教育推诿给学校老师,实在是有时候我们无能为力、无计可施了。在我还非常有限的几年育儿生涯里,我认为,没有丰富的育儿理论知识也罢,没有充分的育儿实践经验也好,只要有“心”,用“心”培育,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性格,就能培育一个健康的孩子。现有几点感受如下与诸父母共飨。

    一、充分认识父母的角色和定位

    从你决定给予一个新生命开始,就要开始做好做父母的充分准备,充分认识为人父母的职责,角色和定位。父母应该做什么?能给孩子什么?除了给她生命,喂养她长大,更重要的是给她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在孩子出生以后,可能当初年轻的你都面临失去一部分自我的危险,舍弃很多东西来换取儿女的健康成长,比如出去学习的机会、出去与友人相聚的时间。你精彩的人生色彩可能会逐渐淡化,你更多的精力在于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睡得安不安,玩得好不好,你会自然而然地愿意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别人都说,这是为人母的天性使然。

    当初女儿想想出生一年来,我都很不习惯自己已为人母的角色,经常对着摇篮里的女儿自称阿姨怎么怎么的,总觉得不大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加上女儿还不懂得沟通不善于传情达意,我觉得跟她说话也没有意思,经常自己一个人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把女儿扔给保姆,吃喝拉撒睡觉基本不管,有时候保姆请假要我亲自带女儿,我就怕累怕辛苦,觉得是好大一累事,好烦一个活,有时候会冲着女儿莫名地发脾气。现在想来,这种脾气最大的来自于自己对母亲角色的不适应不接受使然。经常有父母地回忆起养孩子的一些辛酸和甜蜜,说起孩子一些成长中的很多“第一次”,在我的记忆中都很模糊,深感有愧于女儿。现在看来,提早做好对父母角色的认识和定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会有助于与孩子更好地相处,不会让你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更多的遗憾。

    二、充分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和需求

    做父母的容易犯这样一个通病,凡事总是自以为如何如何想当然,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事都按父母的主观性,因此撇开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很多家长不懂儿童心理学,自然我也不懂,也没时间坐下来去研究孩子的心理。但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发现学会总结,进而去充分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切忌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的想法。

    女儿适应能力比较差,两岁半左右,听说基本上孩子该上幼儿园了,我也就随大流让她上了,结果一个学期下来,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哭着上学;后来一个学期又哭了一半时间,那时候家里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让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女儿每天起床的时候,总问一句“今天要不要上学”,如果是肯定的回答,她则非常失望一副没有精神的样子,甚至拒绝吃饭穿衣服;如果跟她说是放假,她会欢快地一跃而起高呼“太好了太好了!”于是我经常给女儿说幼儿园有多好玩,一个人在家里多没趣等,但是好像一点都不奏效,女儿面对集体生活好像一点也没有兴致,老师说她基本上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这种个性是否天生我无法论证,但是事实既已存在,我就急着去改变,那段时间说尽了幼儿园和老师的好话,可是女儿就是不接受。在我的眼里,孩子迟早要适应集体生活,不如及早接受,相信迟早女儿自然会习惯,但是忽略了女儿个体性的差异,女儿比较抗拒与其他小朋友交集,一下子被我们强制性地孤独地扔在幼儿园,自然不适应。现在想来,那时候我应该做的是,先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做好动员工作,让孩子产生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再送去不迟,而非送去了幼儿园才做动员工作。这也是因为我犯了忽略孩子个性的通病呀。

    三、培养积极乐观独立的性格最重要

    所有的家长都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因此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学习。但是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培养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正直善良的人品是最重要的。记得女儿刚出生时,我给女儿许的愿意是“希望想想健康、快乐、聪明、自信、可爱”,这五项自然是按重要程度来排。现在看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良好行为、塑造其良好人格的基础。孩子刚出生,是一张白纸,她眼中的世界首先来自于父母,因此,如果父母给她灌输的是快乐的生活理念,孩子自然会有所倾向。

    我们全家对女儿言听计从,经常在她面前说她是家里的皇帝,家里的老大,从喂饭穿鞋子到看书,都由大人在边上伺候地稳稳当当,做亲子游戏时总是以“当第一”鼓励她。长期下来,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女儿非常害怕失败,不情愿去学习新的东西,对全新的事物没有兴趣,只执着于自己习惯的一些事物和事情。在新的事物面前,她总是说“我不会”就躲开了,在旧的事物面前如果没有取第一,她就不高兴不愿意再参加。在生活上全依靠家人,让她自己吃饭的时候动辄就说“我的手太累了,不能自己吃”,吃得慢吃得少,还说“我已经帮你们吃这么多饭了还要我吃”。天呀,女儿以为吃饭都是帮我们大人在吃饭呀,有时候让她自己看书,她就说“我又不认识字我怎么看呀”这时候,我们才想到长期以来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理智的爱,而是溺爱,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是极为不利的。

    四、引导、发现和培养兴趣比强制学习来得妙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暖、不生病,更多提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和开发,往往倾其所有让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补习。在女儿一两岁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她去记数字、英语字母,女儿学得很快,经常有小区的阿姨说这个孩子很棒这么小就会说。。。。了,我也倍儿高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练习,就全忘光了。反复这样,我就开始在三岁以前很少给她学东西,基本上是以讲故事为主。先生总是给我灌输育儿的理念,要让孩子放养不能圈养,给她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是我们父母首先要给予的;我部分赞同,但是同所有的当代父母一样,我也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美好愿景,有时候看到身边同事的儿女们个个那么有出息,好像十有八九都是上名校,心里头那压力可大了。

    三岁以后,我就开始想让她学东西了,先生不喜欢我给她报各类学习和培训,他说要把她放到农村里去玩泥巴去呼吸自由的空气,去寻求真正的快乐。我认为,玩耍是必要的,但是孩子兴趣的开始与培养也是不可放松的,这时候我赞成孩子去上各类培训班,但是绝不是学习性质的,而是让她慢慢接触各类东西,进而培养她的兴趣,发掘她的潜力,我主张广泛地报各类培训班,把所有的东西让她都接触一遍,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她喜欢的或擅长的方面再去引导和培养,这是三岁之初幼儿应该做的一些事。所以奉劝很多家长,不要寄望于孩子学得多学得多快,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去学习,这样孩子高兴家长轻松,何乐不为?

    五、保留父母的威信,做好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老一辈常说,在家庭教育中,要有一个人扮演白脸一个人扮演黑脸,一个人对孩子好一个人对孩子严,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威信,这些老话不无道理。如果父母双方都一样一味着让着孩子宠着孩子,让孩子当上真正的一家之主,以后才有得苦头吃呢。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片纯白,于是与她经常接触的父母自然成了她模范的对象,所以总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树立模范的形象。保姆走后,女儿跟着奶奶带,她奶奶有去超市拿一些包装塑料带回家用的习惯,作为后辈我不好说话,但是当我发现女儿每次去超市也会拿空袋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大人行为对孩子的反作用了,奶奶说话直率脾气很急,经常会带个“屁”字,我自然听了反感,便是碍于长辈也很无奈,但是女儿学在口里,我就急了。很多时候,我得绞尽脑汗编造故事来对她解释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对,让女儿自然地接受我的看法。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更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在于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地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去跟孩子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经常把自己当成孩子或把孩子当成大人进行平等地交流,有助于跟孩子的相处。

    六、忌“管得太严、爱得过度”不如注意提醒

    父母总是以孩子心智发展尚不健全来行使自己管孩子的天然使命。有时候对孩子管得过严,有时候又对孩子爱得过度,容易让孩子过于胆小、叛逆或娇纵。其实家长在做好表率之外,也要做好提醒。想想跟其他小孩子一样,都不喜欢太早睡觉,总是亢奋过头,这时候我不会强制性赶她到床上去睡,只是轻声地提醒她说“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你应该。。。。”长期下来,女儿自己就能严格按照我说的流程表,每天当大人提醒时间到的时候,她会很配合地去洗漱、喝奶、刷牙、上床。有时候,我先生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经常故意挡在她面前让她无处可去,这时候女儿很急,经常大叫着“让开让开!”甚至对她老公大打出手,这时候,我出只消提醒一句“想想,你礼貌一点跟爸爸说,请让一下,爸爸肯定会让你的。”

    这些话非常奏效,女儿也学会跟别人礼貌说话、文明举止了。有时候女儿做错了,把其他小朋友弄哭了,女儿总是认为借在别人,死活不道歉。这时候做为母亲,我不去骂她,而只是提醒她“妈妈觉得你也有错,如果你不道歉,你就少了一个好朋友了!”长期坚持下来,女儿学会了说“对不起”,虽然语气还是有点硬的。类似的提醒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哦。

     

    当然,家庭教育,对很多父母而言,是一个纠结的课题,却是永久的课题,绝非几言几语能够说明白的,也绝非所谓专业教材著作上生搬硬套,原搬照抄就可以的,它是要我们为人父母用“心”的,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更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它绝不比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任何一个课题来得简单。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父母,只要怀着端正的态度、正确的目标,用心学习、用心发现、用心培养,培育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您的孩子肯定是最最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