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堂

家长学堂 > 首页

育儿心得 发表时间:2011/7/18 16:45:05

  • 育儿心得

    开发区心桥幼儿园小小一班陶卓一妈妈:胡玉蝉

         我家陶卓一快三周岁了,但即便是三岁的幼儿,也有自己独立鲜明的喜好、脾气等个性特征了。此时的教育就不像从前那样简单且省心了。孩子成长到今天,做为家长的我也在不断学习中,不断体验中,同时也积累了一点点少许的育儿经验,希望能与同班的宝宝妈妈们一

    起共同分享。             

       心得之一:抓住孩子的心理,欲擒故纵。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主要表现为喜欢模仿大人,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同,做什么事都想亲力亲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一一不爱喝热水,如果倒好水直接让她喝,碰上她不是很渴的情况,她多半会以水太烫了为借口逃避,但是如果这时以说教为主:天凉了,喝凉水会肚肚疼。劝她喝,她多半不会买账。更不能强制她喝,否则,孩子哭,大人烦。所以我们现在总结出一条经验:欲擒故纵。不把我们的目的直接说出来,而是隐藏在一项挑战中。比如。对于上面的情形,我就拿着两杯水问她:一一,妈妈敢喝热水,你敢么?然后不等他回答,就自己先喝一口,再说:这水真热乎啊,真甜啊!这时,她不等你继续问,就一把抢过她的杯子喝起来了,然后我问她:你的水也热乎么?也甜么?她就会很认同地回答:热乎,甜!。很快的,原来太烫了的热水不一会儿就进肚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对于大人的惯常思维来说,走最短的路径会提高做事的效率,但是面对孩子,直来直去却会无功而返,甚至事倍功半。因此,爸爸妈妈们在与孩子打交道时要学会调整自己平时的做事风格和习惯,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与她们沟通。

    心得之二:原则性的问题绝不妥协。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夫妻俩统一的认识是绝不娇惯。对于女孩子,这尤其重要。比如三岁的孩子已经有独占心理了,碰到她爱吃的、爱玩的就都揽到自己怀里。而对于家里的小太阳,大人都有下意识的溺爱心理,总觉得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要先满足孩子。我们也不例外,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如此。但是这样无意识的做法却给孩子传递了一个唯她独尊的信号。而这种心理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此时,做家长的,一定要口径一致地耐心说服:好东西不能光想着自己,要跟别人一起分享。教她背诵古诗、三字经,背到融四岁,能让梨时,还专门给她解释长幼有序,要懂得分享的道理。一一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懂事的,这种说服教育基本上能够奏效。而一旦她不再吃独食,把好吃的分给大人时,大人一定要非肯定的表示感谢,并实实在在的吃一点,不要只是做出吃的样子,随后又塞给她,或是说谢谢宝宝,外婆不吃,给宝宝吃吧!之类的话。这样都达不到彻底的教育目的。但是,有时碰到她特别爱吃而数量确实不多的东西,这种商量的办法就不管用了,通常她是通过哭闹表达她的不满。这时,无论他怎样哭闹,大人们都要坚持原则。处理这种情况,切忌心软、众口不一。否则她那善于察言观色的小脑袋瓜就会得到一个暗示:哭闹是我达到目的的万能钥匙。有一次例外,以后就无穷尽了。对此,我们俩商量,在与她博弈的过程中确保至少有一个人得保持冷静,不为她的哭闹所动。但是,奶奶、外公外婆有时就狠不下这个心。孩子一哭她们就投降。对此,我们夫妻俩专门做双方父母的工作:教育孩子大人之间意见不统一时,以我们俩的意见为准。经过几次拉锯战,一一发现哭闹不管用,也就乖乖地实实在在做到能让梨了。

    心得之三:相信孩子的潜力。上幼儿园之前的一一,胆小、腼腆、内向,见人不爱说话。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担心她在幼儿园受欺负,哭闹着不愿意去。相信这种顾虑很多家长都有。但是,近几个月过去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适应的都很好。虽然至今一一仍然跟小朋友们互动得不够,但她是向往、快乐和投入的参与幼儿园的这个集体生活中的。幼儿园提供了单个家庭无法营造的集体氛围,不同于父母、祖父母的专门和小朋友打交道的老师,还有那么多个性不一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唱儿歌;手牵手走出幼儿园去认识大自然;那么多有趣的活动:小朋友聚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做的花灯闹元宵,还有唱歌比赛等。虽然一一没参加歌唱比赛,但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她懂得了什么叫比赛,表演。所以,现在的一一开朗多了,见人也爱说话了,甚至敢当众表演节目了。回到家后的节目也离不开幼儿园的生活。嘴里一直哼着幼儿园里学来的歌曲;一边玩玩具一边学着老师的口吻嘟囔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抢别的小朋友的书…...”,俨然她也是幼儿园的老师了;时不时还要把我们集中到一起,听她一成不变的口令:陶卓一,到!;妈妈,到!虽忍俊不禁,我们还要中规中矩的配合(她爸爸鼎力支持他女儿的工作,后来还给她买了哨子)……看到这些,对比我们先前的顾是多余的,不得不感慨: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这提醒我们,对孩子,不必过分担心,不用大包大揽,要相信孩子,即使是失败,犯错,对孩子,也是学习的过程。

    昔仲尼,师项橐。谁又能说孩子不是父母的老师?有了孩子,就担负了责任,可也有了重新认识世界的学习机会,有了新的审视自己的机会,有了享受成功、感觉自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