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发表时间:2008/1/10 8:51:39

  •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内容提要】文章围绕幼儿园应如何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这一命题,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了环境的创设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要为幼儿的学习和教育目标服务,在环境的创设中务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环境创设   适合   年龄特征   主导   主体

     

    正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同的心理学派,他们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共同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同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我们在贯彻《规程》的过程中,特别是我们参加区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后,深深地体会到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工作,较多尚停留在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整洁、有序、美观层面上。对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而且从理论上、实践上对幼儿园如何利用客观物质环境和幼儿园周围人的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研究也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幼儿园活动空间利用不够充分,环境布置还缺乏教育性。

    2、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不足,供幼儿动手操作、训练多种动手能力的材料不足,自制玩具用的废旧材料严重缺乏。

    3、教师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不足,教育仍强调“教”,忽视幼儿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二、环境创设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幼儿,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刚入园的托班幼儿,他们走出家庭的怀抱,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非常依恋自己的亲人,寻求安全感。那么如何使幼儿很快地适应这个环境呢?三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容易被他们喜爱与熟悉的物体所吸引,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因此,我们要让孩子的父母形象出现在活动室环境中,成为班级中的一员,可以在班级的主题墙上设置一个专栏“我的家”。把小朋友的全家福贴在上面,使他们感到父母与他们在一起。也可以在开学的第一天,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全家福,向全体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父母的名字。小朋友之间通过这种活动相互熟悉起来,亲近感油然而生,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另外,活动区的创设及各活动区的玩教具,也是随着幼儿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进行更换。

    三、环境创设要为幼儿学习和教育目标服务

    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来的,因此,我们在创设各个环境时,既要考虑符合幼儿的直观性与具体形象性的特点,给幼儿以美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使幼儿能够喜欢,同时又要考虑能适应幼儿的学习,对完成教育目标有促进作用。

    (一)摆脱一味注重墙面装饰,而忽视教育的形式主义,有目的地进行环境创设。

    我们的主题环境,主要是根据季节、节日、教育目标这三大方面进行创设更换的,有时侧重某一方面,有时是将三方面结合起来,使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单一的装饰,而是起到主题活动延续的作用。例如:在“十一”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根据教学主题《中国娃》布置了庆“十一”的墙面环境,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我们还通过环境布置,孩子们了解了在地球这个好大好大的家庭里,有56个民族小朋友的歌声与微笑,增强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收集各地游览照片和特产宝藏,让孩子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秀丽,知道祖国地大物博,了解多个民族传统习俗文化,激发了喜爱各民族的情感。又如:我们学习复述故事《三只蝴蝶》、《三只小猪》,通过墙面布置的形式,幼儿每天都能看到这个环境,会情不自禁地去想、去复述。小朋友之间也互相讲述,很快就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环境真正起到为教育服务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空间,根据静、动、闹的不同层次创设活动区

    首先,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创设幼儿活动的空间。我们不仅利用了活动室,还要把走廊也成为孩子活动的天地,使孩子有一个宽松、明亮的活动场地。其次,我们根据静、动、闹不同层次创设活动区,把光线好的地方安排一些动手、动脑、较安静的活动。利用低柜把各区隔开,把材料放在低柜内,便于幼儿取放。活动室中间是集体活动区,走廊大多为动、闹的各区,具体为:

    1、自然角和科学区:设在活动室的一角,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或进行实验,来认识物品的类别和性质,在窗台上摆设了自然角和物品或样本,都是幼儿有机会接触到的东西,如:我们饲养过鱼、小乌龟、青蛙、小蜗牛等,让幼儿观察到了蝌蚪的成长全过程。以上这些,不但可以引发幼儿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的观察兴趣,锻炼幼儿作记录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在低柜里摆放了作实验和观察用的物品,让幼儿边实验操作边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图书区:它是让幼儿阅览图书的地方,要求光线充足,比较安静。我们在活动室光线充足的窗户下,用低柜隔开,作为图书区。让幼儿喜欢到图书区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进行安静的阅读。

    3、美工区:这是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是陶冶情操和培养幼儿美感,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能力的场所。在隔断的低柜里,放置美工用品(彩笔、剪刀、各色纸、橡皮泥、颜料、调色盘等),墙上贴着有观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和一些示范图。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巧,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展在窗台上。

    4、语言区:这是一个较安静而又忙碌的角落,能让幼儿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在语言区内,我们摆放了录音机、录音带,让幼儿自己欣赏故事、诗歌等。幼儿通过各种方式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5、计算区:它的材料也放在低柜里,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投放,再更换相应的材料。例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就在区内放置的盘里放了算式卡,写出题,答案由幼儿来写。这样进行连加、连减运算,锻炼幼儿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这些区角的创设,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需要经常调整,使它更加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

    四、环境创设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

    我们知道:一个再好的玩具,如果不知其玩法,也如同废品一样。一个设置再好的环境,如果不会正确运用,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环境的创设活动,真正帮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一、教师根据教育主题目标,投放活动材料。材料不是随意摆放的,它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出现和更换的。例如:在“我是中国娃”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可以分别布置出“全世界儿童是一家”、“我认识的汉字”、“祖国特产展”、“我们的祖国真大”等教育环境,环境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变化,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增长,使环境真正起到教育的延续作用。

    第二、介绍环境,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首先让幼儿参观,熟悉每个活动区,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清楚每个活动区的规则及玩法,还要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更深的奥妙。同时,也让孩子和教师共同创设环境,共同研究活动区的摆放以及放什么材料,对孩子们提出的意见,我们都给予肯定并适当采纳。如:在布置“六一”环境时,把孩子们做的小礼物以及剪的窗花,悬挂在教室上空或贴在玻璃上。由于幼儿的参与布置,幼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同时参与布置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创设一个既有教育作用,又轻松愉快的环境,既是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同时也是每一名教师努力的方向。我们要让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美好、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幼儿素质教育》   李道佳、郭晓琴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2、《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史慧中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10

    3、《开发幼儿智慧潜能》 沈晓真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2.10

    4、《幼儿园建构式课程》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