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1/25 9:29:07
内容摘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采用的措施:1、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好阶段性的培养目标。2、通过游戏、诗歌、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3、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合力4、坚持以表扬为主,激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增进技能。
关键词:生活卫生习惯 饮食习惯 睡眠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
正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好阶段性的培养目标。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千万不能违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由于他们的个体差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地培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指定出每个阶段内重点培养目标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指要求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1、主要有个人卫生习惯,即能每天刷牙、洗脸、洗脚,知道饭前便后应该洗手,保持服装和环境的整洁;2、饮食习惯,即能正确使用手帕、餐具、 不挑食等方面,等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后增加内容:正确的盥洗方法、吃饭细嚼慢咽、不说话保持清洁,3、睡眠习惯,即能按时睡眠、起床,睡姿合理正确。
二、通过游戏、儿歌、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单凭呆板的说教,会违背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所以要采取一些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是非常可取的,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逐渐巩固各种良好生活常规习惯。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吃饭时不把饭粒撒在身上、地上,我给他们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并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和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通过古诗文地学习,多媒体教具的帮助,让幼儿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懂得了要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念儿歌、做动作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取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例如,教幼儿正确盥洗方法时,可以教幼儿有关的儿歌、歌曲律动,在空闲时让幼儿唱唱,模拟表演,例如在盥洗时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边学儿歌边洗手,幼儿乐学易学易记,增加兴趣。为了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可以通过故事《漏嘴巴》教育幼儿在吃饭的时侯幼儿不讲话,让幼儿专心进食,教师随时巡视,发现幼儿吃完饭时可以小声问幼儿是否添饭,并通过情景表演,教会幼儿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以提高幼儿的进餐质量。我们通过《娃娃家》游戏,小宝贝睡觉的时候哭了,引导幼儿发现趴着睡的不良姿势,及其带来的坏处,帮助幼儿改正小宝贝的睡眠姿势,从而,要求幼儿不要趴着睡觉。有的孩子睡熟了以后,孩子的睡眠姿势会变得很不自然,我们就会帮助孩子变换睡眠姿势,让孩子睡得舒适。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重在坚持,在各方面不断重复和练习。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方法,并在教师日常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稳定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合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养方法《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饭,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直接示范,是具体形象的示范。因此,父母应是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的榜样,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让我们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并通过接送的时间与家长交流,或电话交流、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相互交流、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及时找出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共同教育、帮助幼儿,使幼儿在同一要求下,尽快的形成“动力定型”,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坚持以表扬为主,激励幼儿相互学习,共同增进技能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红苹果。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看看谁最棒”专栏,用五角星、红苹果和笑脸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红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笑脸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评比栏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好孩子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如:我们今年的新生徐程程小朋友,自理能力差,吃饭是最后一个吃完的,起床是最后一个穿好衣服的,每次吃饭他都是边玩边吃,有的时候还要喂,经过我们二位老师的鼓励后她有了一点进步,我们就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她,她受了我们的鼓励,居然吃饭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最慢的一个了,于是我们又要求他学会自己穿衣服,现在他已经会自己穿裤子了。这不就是我们鼓励他的结果吗?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
[3]育儿网学前教育网 教育文摘
法人代表:徐炳兴 园长:周罗琴 网络管理:南蓓雷 地址:温州市新桥中心住宅区11组团温州市新桥第一幼儿园 联系电话:0577-88415738 传真:0577-88436866 Copyright ©2006 ChinaBaby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宝宝 浙ICP备14027921号-1 本网站由温州圣火高科技有限公司全程策划 鼎力合作 网站广告招商:0577-88415738 您是第 52339727 位访问者
浙ICP备14027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