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寄宿制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06/10/31 14:53:33

  •  
    寄宿制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新桥一幼   夏海洁
    一、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因子,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神奇本能,但它有超乎自然的部分,教育者若能注意早期培养,孩子必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旺盛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抓住这个时期进行语言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另外,孩子早在会说话之前就能用表情和动作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强烈的与别人交往的欲望。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在交往中幼儿不仅能得到各种需要的满足,产生愉快、积极的情绪,而且能模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懂得理解、同情和关心别人,和别人合作等.这些经验的获得,既促进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性行为形成的步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才会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中,在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成人又忙于工作,在家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寄宿制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在园内,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如何利用幼儿园丰富的资源,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智力和社会性发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措施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适合寄宿制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促进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想说、会说、乐意说;提高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将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融入到各领域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受其时间和练习机会的限制,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需要。我们将在《 纲要》的指导下,把五大领域的课程进行整合,把语言教学渗透到其他各个领域。①在品德活动中将学与说相结合。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既有一定要求,又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幼儿参加练习,幼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兴趣,既体会到关心、友爱的快乐,又发展语言能力。②在体育活动中将做和说相结合。在体育活动中用身体表示动作词很多,老师根据室外的花草、木桩、小树林、小路、等各种大型活动器械,稍加引导启发,都可以成为充满情趣,极好的讲述情景。③在美术活动中将画和说相结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做有心人,在画画的同时,有的按画编诗歌,连环画编故事等,这样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纲要》 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此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领域活动中扩展幼儿了经验,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将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
    寄宿制幼儿的日常生活包括晨间活动、点心、盥洗、进餐、散步、午睡、户外活动、晚间活动等多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在与他人交往,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观察、指导。例如,吃午点时老师把点心发给幼儿,并说“某某小朋友,这是给你的点心。’幼儿可说:“谢谢您,老师!”。此外,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保育员之间的交往都是随机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把握。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并把语言教育有机地渗透其中。晨间活动,除了教幼儿一些问候语和礼貌用语外,可开展多样性的谈话活动。一方面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谈话,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了解他们喜欢的人、事、物,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另一方面选择一些随机性的话题,给全体幼儿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说说“星期天的见闻”,介绍见过的“交通工具”、“动植物”,谈谈“四季的不同感受”等。在幼儿午餐时,可引导幼儿在进餐前根据当天的食物品种,从颜色、形状、味道、营养等方面进行描述。还可以在幼儿户外活动后讲讲今天玩了什么,和谁做了好朋友等。当然,合理运用午睡前的时间、点心前后的时间让幼儿听、讲故事,复习一些学过的儿歌。总之,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语言学习的契机,正如《 纲要》 中强调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效利用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运用游戏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游戏中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能潜移默化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说话的经验和机会。可创设家庭、幼儿园、商店、电话、网吧等活动区,让幼儿知道如何有礼貌地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话;在幼儿园如何有礼貌地同老师、阿姨、小朋友说话;在商店如何有礼貌地同营业员说话;知道与人说话时先要称呼对方,需要别人帮助时说“请”,得到别人帮助时说“谢谢”。大班可创设相关的主题情景活动,教幼儿学习运用安慰用语,知道站在关心、体晾、帮助别人的角度安慰他人。又如在幼儿的结构游戏中,以往我们总是关注对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其实这也是锻炼说话的好机会。不妨让幼儿来介绍一下他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是怎样完成的;或者介绍一下这些东西的形状等特征;还可以说说他是和谁一起完成,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当然,要想让幼儿有话可说的非角色游戏莫属了,幼儿可以在“娃娃家”、“商店”、“医院”、“菜场”各种游戏区域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孩子们要用语言招呼客人,要用语言吆喝卖菜,要运用语言询问“病人”,让幼儿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变得敢说、爱说、会说,他们的主动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逐步发展和完善。
    4)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
      ( l )开心一刻。时间20 分钟。教师广泛收集小品、少儿相声、笑话等幽默语言请幼儿听,或借助声像设备让幼儿边听边看,渐渐地引导幼儿自己说上一句。
     ( 2 )一句话接龙游戏。时间20 分钟。要求幼儿每人每次说上一句话,但不能重复前面自己或别人说过的内容,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好,这种带沛」激性”的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 3 ) 10 分钟新闻报道。安排在每天的早谈时间,约10 分钟。请小朋友把自己在园的所闻所见说出来,大家轮流讲。
    ( 4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间20 分钟。可两两对话或三五人一组随随便便讲。这些活动,可有效调动幼儿说话的兴趣,幼儿觉得说话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是一件其乐融融的事。包括看看说说、玩玩说说、演演说说。看看说说就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创设实物情景,对幼儿进行说话训练。主要形式有:看实物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及观察大自然说话等。玩玩说说就是即借助手工制作、实践活动说话。利用区角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让小朋友做一些小制作,玩桌面玩具、球类、户外大型器械等,小朋友一个人玩或三五人一组玩均可。爱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最高兴是什么,玩后可以让一个个小朋友说,也可以请小组里的小朋友七嘴八舌一起说,能说的尽量说,说不好的让一起玩的小朋友帮助说。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演演说说可让孩子在表演中习得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让幼儿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幼儿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如接待客人,购买物品,生病就医等,要求幼儿在适当的场合说出最适当的话。
    (5)小中大混龄活动:适用于全托晚间活动,利用班级区角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大的孩子带着小的孩子进行语言交往来培养各自的语言水平。如大班孩子可带小班孩子逛“超市”,大的问“这是什么?”“你喜欢什么?”让小班孩子回答;同时在逛的过程中还可进行语言交往。教师可事先对大班幼儿进行辅导,如问哪几个问题,语言怎么表达,怎么回答小班小朋友的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发展了各自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园寄宿制的大(一)、中(一)、及小(一)三个班级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研究的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边实施边调整,对效果能做到及时反馈。该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观察记录法;运用该方法可克服研究对象在各种能力、反应方式和特点方面的局限、能比较客观、有效地观测他们的行为。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及步骤
    1、研究的时间:2006.9——2007.6
    2、研究步骤(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
    成立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了解目前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些现状和方法,明确本课题研究设计的目的、意义,同时各实验班教师要制度出相关语言学习的具体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5月)
    该阶段分为二个阶段,二个阶段的关系为分层递进式。
    ①第一阶段:开展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并进行同步的方案调整,收集、积累原始资料。具体内容和措施为:
    ★结合日常教学,将语言领域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组的6位教师进行分工:黄晓映负责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张夏珍负责在艺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蔡延真负责在计算教学活动中的渗透,黄吟耳负责在社会领域活动中的渗透,张颖颖负责在健康领域活动中的渗透,杨静静负责在各科领域的渗透。每周1至2节,制订详案并写出课后反思。
    ★开展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出欣赏计划,每天可选择饭前、饭后、或睡前等时间让幼儿学习。
    ★每天开展“学说一句话”,教师可事先预设学说的内容,也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灵活安排,让每位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3一4个语言区角,制定计划,投放材料
    并结合园内每周两次的区角活动时间,重点给予指导和培养。
    ★    结合课题开展工作,每月写出一篇观察记录。
    ★    每周在全托晚间活动中开展1-2次的小中大混龄活动,制定计划,利用班级区角或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大的孩子带着小的孩子进行语言交往来培养各自的语言水平。
    ②第二阶段
    课题组成员不断进行教学交流、反馈、归纳、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分阶级落实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等研究的具体项目,并进行一些公开的展示。
    ★十一月份:小一班区角活动,课题组观摩
    ★十二月份:教学活动交流
    ★一月份:课题组论文评比
    ★三月份:教育案例评比
    ★四月份:大带小活动观摩
    ★五月份:资料整理
    ★六月份: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总结阶段:2007.5——2005.6
    根据实施阶段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反馈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以课件、VCD教学活动记录等成果表达方式,将课题成果总结,完成适合我园寄宿制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一套相关的教学模式,形成文字,申报鉴定验收。
    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结题报告、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课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