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 > 首页

温州都市报·《家有体操小健将》(2011.02.27) 发表时间:2011/3/1 9:36:20


  • 父亲:李旭曙(餐饮店业主)  母亲:何小寒(民办幼儿园园长)  李培衡:9周岁(心桥体操俱乐部体操队员)

    父亲:张凌华(私营业主)  母亲:费玉兰(私企管理)  张栩荟:9周岁(心桥体操俱乐部艺术体操队员,省艺术体操队预备队员)

    父亲:李浩杰(私营业主)  母亲:谢伟红(私企管理)  李怡瑶:11周岁(心桥体操俱乐部单跳组队员,省跳水队预备队员)

     温州的儿童艺术培训市场一直“高烧不退”,但有一批孩子和家长,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体育成才之路,用每天艰苦训练洒下的汗水,汇聚成通往领奖台的星光大道。日前,在温州的“体操明星梦工厂”——温州体校心桥体操俱乐部,记者遇见了正在编织体操明星梦的三个家庭。

    ??? 练体操是特长,更是教育手段

      个子不高,结实黝黑,身姿挺拔。在心桥体操俱乐部训练区,9周岁小男孩李培衡像一只充了电的弹簧,一直蹦跳着从不喊累。

      说起儿子练体操,李培衡的父亲笑称是歪打正着。“那时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特别好动,去体操训练队,可以让孩子跳个痛快,我们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俱乐部。”培衡幼儿园中班时进入心桥体操俱乐部,父母发现,高强度的体操训练后,原先吃饭挑食厌食的儿子,不仅不要大人喂饭,而且饭量大增,身板也挺拔了许多。

      上小学后,培衡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体校,继续在俱乐部训练。俱乐部实行军队化管理,队员上午7点开始在体校上文化课,午休时完成作业,下午训练。有时晚上还会请文化课老师补补课。碰上大赛,要加强集训,为了让孩子多些休息时间,培衡上小学后,父母选择让他在俱乐部寄宿。妈妈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儿子住校第一天,她一大早赶到学校,发现孩子衣服是穿反的,裤子的兜兜倒挂在外面,小脸也脏兮兮。慢慢地,这个原先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和整理床铺。“俱乐部教练的管理确实有一套,孩子平时训练很辛苦,但他会一直坚持。大赛前,教练都会给孩子做心理辅导,让他轻松上阵。”去年省运会,培衡不负重望,拿下了男子体操丙组个人全能冠军,并将体操团体冠军和山羊冠军的奖牌收入囊中。

      每次赛前集训,体操小将们周末都不能回家。那段时间,培衡偶尔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借口是零食吃完了。那时,父母便心领神会:儿子是想家了。他们便带着大包零食,晚上到寝室把儿子接出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溜出来在家里过一夜。第二天清早,培衡又快活地出现在训练场。大年初三,培衡就归队开始训练。今年7月份李宁杯体操比赛的奖杯,是他的一个新目标。

      全能小冠军,只身战杭城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是9岁女孩栩荟最幸福的日子,因为那段时间父母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一家子享受天伦之乐。

      “孩子上幼儿园那会儿,看着别的孩子学舞蹈练唱歌,因为新桥一幼有开设体操训练,感觉女孩子学学艺术体操也不错,便报了名。”栩荟和体操结缘的经历和培衡相似。去年在省运会上,栩荟拿了个人全能冠军,还有两块铜牌和团体银牌入账。

      2009年暑假,栩荟被省艺术体操队相中,作为预备队员随同省队训练。由于不到省队入队的年龄,栩荟暂时不能随队上文化课,也不能住省队宿舍,这意味着,当时年仅7周岁的她,上午要去杭州市区上学,下午要独自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萧山的浙江体育技术学院训练。学习训练连轴转,栩荟晚上坐公交车回家时,经常因为太累睡过了站点。“每半个月,我们会赶到杭州与女儿团聚,但女儿周末只有一天休息,除了写作业,能和我们聊天的时间都很少。”说起女儿的辛苦,栩荟妈妈眼眶泛红,但因为这段特殊经历练就的超乎同龄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让父母在心疼之余,感到一丝欣慰。年前年后,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里,栩荟都会每天准时起床,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洗衣服这些小事,也从不劳妈妈费心。

      “我们没想着女儿能当温州的周小菁,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只要她一直努力坚持着,我们就会做她的坚强后盾。”张凌华如是说。

      不想拿冠军,就不是好运动员

      这几天,11岁温州女孩李怡瑶已经很适应在省跳水队的集训生活了,想父母的时候,她会偷偷拿出手机,看看过年时拍的全家幅。

      正月初六晚上,怡瑶赶到浙江省跳水队集训中心报到时,还发着高烧。万般不舍的妈妈和孩子告别时,想到发烧的女儿要一个人留在训练队,想到今后一周也不能见女儿一面,妈妈再也管不住早在眼眶打转的泪水。

      怡瑶的父亲有个未曾实现的体操梦,女儿出生后,他发现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适合练体操。从幼儿园开始,他就每天在家帮孩子练习滚翻、俯卧撑、下腰等基本功。2008年,已经超龄两年的怡瑶被心桥体操俱乐部破格录取,为了能留在俱乐部,为了能出成绩,怡瑶和父母付诸双倍的努力。父亲给她排了一张严密的作息训练表,每天早上6点起床,睡眼惺忪时先跳绳1000个,吊环20下,然后开始洗漱。妈妈每天给她准备的早餐里,纯牛奶是必不可少的。每天照例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饭后,做作业间隙练基本功,倒立、跳双飞都是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课。2010年10月,怡瑶与队友组团参加省运会蹦床比赛,夺得甲组团体冠军。

      “说心里话,专业运动员不想拿冠军那是假的,也不是一个好的运动员。但我们一直提醒孩子,冠军只有一个,我们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去年底,怡瑶被省跳水队相中提前进队训练时,父母就开始规划着女儿的跳水梦。万一省跳水队进不去怎么办?进了省队进不了国家队怎么办?“其实我们都想好了,就算孩子从省队下来,我们要准备上清华大学继续深造。我打听过了,清华的跳水队很出色,那时孩子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跳水。”紧张训练之余,李浩杰夫妇俩一直帮孩子辅导功课,还坚持让孩子上英语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