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 首页

浅谈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艺术 作者:  陈玟妤    发表时间:2011/7/14 10:02:36

  •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提高孩子的素质,关键应先提高家长的素质,而这一切的基础和前提是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教育孩子的工作百分之八十在于沟通,百分之二十在与指导。沟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人的基本需要。孩子被父母了解,与父母有良好的沟通,就不会感到孤独,如果孩子被家里人尤其是父母了解了, 那么在人格方面就会很顺利地得到发展。根据调查,在87%的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存在沟通困难问题,多数家庭的家长并不能经常、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样会给正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工作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梁、潜称默化的力量,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不同的个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讲究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 
    艺术,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呢?  一、构建沟通平台-----积极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家长要意识到和孩子的沟通是长期坚持的事情,每天再忙也要藤出和孩子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兴致勃勃时,需要交谈;孩子遇到困难时,更需要交谈。父母能够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让孩子不但报喜,也敢报忧,甚至十分愿意把自己最秘密的内心活动告诉你,把你当作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人,这对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良好性格的形成极为重要。作为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前提应当持有和孩子平等态度,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这样家长就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如:每天规定和孩子一起晚饭后散步,可以利用散步的时间和孩子谈心,在宽松的聊天氛围中,孩子会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和父母交流,长期坚持下去不但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而且亲子间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也可以把周末定为“家庭交谈日”,在这一天里有意识的跟孩子痛痛快快的交谈、聊天,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会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这种交流的大门会敞开的,因此要想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家长要积极地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二、建立沟通思维------家长与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心扉是向理解他的父母打开的,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跟他交流从而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孩子有不高兴的事情,家长应该详细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多跟老师交流沟通。欣赏优点,包容缺憾,允许孩子的缺点和不完美。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家长、老师、伟人都有缺点,何况我们的孩子。父母百分之百的接受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家长如果能以爱育人,以情动人 ,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和爱抚,亲子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是家长和孩子双方情感的互动。有一篇文章是说一个女儿在父亲节时对大人的一种爱的表现:“都12点多了,女孩放学还没回家,女孩的父母守着做好的午饭等女儿回家。女孩的父亲有愠色。又过了十分钟,女孩还没有回家。女孩的父母几近发怒。女孩四年级,十一岁,每天上学放学父母都给她刚好的零钱坐公交车。那天女孩到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父亲大怒狠狠地训斥了孩子一顿,女孩没来得及吱声就流下了眼泪。好多天过去了,父亲检查女孩的作文,有一篇作文题目叫:《父亲节的礼物》,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一名建筑工人。他很辛苦,每天回家都是一头汗,今天是父亲节,我想给爸爸买件礼物。中午放学时我手里攥着自己平时节省的几块钱在街上转了好一会儿。我买了一块手帕,给父亲擦汗。我回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爸爸妈妈还在等着我吃饭。虽说我今天是走回家的。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女孩的父亲在自己床头的枕下发现了女孩的礼物。内疚至极。自此,女孩的父亲知道了父亲节。” 以上所述表明,与孩子从心灵上进行有效的沟通,从情感上来讲是互动的,也是双向的。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孩子,与孩子情感的交融。你爱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对你时常流露出的情感。每位家长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三 、提供沟通的支持--------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孩子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空间,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不要马上责令其改正,因为孩子并不想被告知行为后果的严重性。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发生的背景和过程,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更有教育意义。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一味训斥、体罚,不给他改正的机会,是不可取的,同样一味言传身教、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也是不可取的。我想只有因势利导,让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出错,不断改正,在尝试中成长,这样才能茁壮成长。如: 一次有位母亲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
        得知儿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五,自然很愤怒。回到家,看到角落里儿子充满畏惧的脸,她怒气全消,拉过儿子的手,微笑着摸着孩子的头,说:“好孩子,老师表扬你进步了!他还说,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考得更好。”在母亲一次次的鼓励下,儿子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儿子抱着母亲说:“妈,我知道我并不是最捧的,可就是你的鼓励让我一直向前!”不少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是孩子不认真、不刻苦、不聪明,只是一味地追究孩子的责任,把自己摆在了“检查员”的位置,认为没有家长的责任。家长要以支持者的身份,融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他们一起“成长”我们每个人做父母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只有这一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使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家庭全体成员的共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把困难看成是全家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孩子,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立无援。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必然是互敬、互重、互帮、互学。久而久之,孩子遇到问题就愿意与家长交流,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    正如教育家说的:“教育不是在他人头脑中打下一个自己的烙印,而应在他人的心灵上点燃一盏明灯,使他们由自卑变自信,从迷茫走向成熟。”当孩子成功时,表现自己对孩子成功的祝贺、赞美和激励;当孩子失败时,表明自己对他遭遇挫折的安慰、鼓励和鞭策。其实孩子都是自信、阳光、快乐的孩子,前提是父母
        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接纳孩子的不足,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的。让我们用心去搭建与孩子沟通的心灵桥梁,往往因为你的行动,才使孩子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