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杨玉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

已有 477 次阅读 字数(2360) 2012/3/20 20:43:46

为什么许多孩子嘴上功夫不错而动手能力很差?为什么许多孩子离开了大人大的监理就无法自控?为什么许多孩子没有家长的照顾就无法自理?为什么许多孩子一遇困难或问题就向大人求助?为什么许多孩子碰上一点挫折就沮丧不已,甚至一蹶不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有啃老祖的家庭竟高达65%之多?这些孩子们一点也不缺知识,甚至聪明有余,可就是在生活上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导致精神上的脆弱性以及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严重低下。这样的孩子未来能实现家长们所期望的成才、成功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会出现与家长的愿望事与愿违的现象呢?笔者的观察研究认为,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患了病”。如不及时治疗,毁掉的不只是单个家庭的希望,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治疗此病的教育口号, “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这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过去,不少家长和老师什么样的帮助都给了孩子,就是没有“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帮助太多了,尤其是生活上的帮助,如3岁甚至是5岁的孩子家长还要喂饭,替他们穿衣,甚至还要抱着他们行走。即使了上小学,替孩子整理书包,提醒或监督孩子做作业。在家长看来,这是合理的常事。到了中学,乃至大学为孩子洗衣做饭的家长同样不少,也觉得没有不妥之处,更没有去想这样包办代替是否对孩子发展有利?他们一味地为孩子多做、多想,以表达对孩子的爱,至于这种爱是否有害,是否属于高层次的爱就没有考虑了。(爱的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物性之爱,社会性质爱和精神性之爱)生物性层次的爱太多了就变成了极其有害的溺爱。许多活生生的案例表明,溺爱是坏习惯,甚至犯罪行为之根源。“溺爱家庭出逆子”。“溺爱家庭出不了好子女”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     现代家长对溺爱的危害并非没有认识,甚至认识是充分的、深刻的。那么,为什家长们还要过度包办代替?其原因之一是他们不认为孩子晚一年半载学会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觉得这些不重要,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和成才没有太大关系。相反,他们认为让幼儿早学会识字、读书、英语、拼音、钢琴、绘画甚至珠心算更重要。其实不尽然。下面就以让一岁的宝宝学吃饭为例分析其教育价值和对其未来的影响。     一岁左右的宝宝处于口腔期,口是他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因此,他们抓起什么都往嘴里塞。让宝宝自己抓饭吃,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因为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所以会顺利地促进他们能力与个性的健康发展。反之,心理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有可能形成不良个性特征。这是其一。     其二,宝宝自己吃饭的过程是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认识饭菜,事物的许多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味道、轻重、光滑与粗糟都可从这里形成,可见吃饭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三,学习吃饭正是练习眼手协调的绝好机会。把饭准确无误地送入口中对年长儿童或成人来说易如反掌,可是对一岁大小的宝宝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抓住饭菜,或盛到勺子里,再送入嘴里都是需要眼手协调的过程,眼手早日协调对于一个人自主性、积极性等人格特征的形成十分重要。大凡成功人士大都有着高度发达的自主性、积极性人格,这些品质对于他们能量的发挥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由于眼手协调是探索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基本工具,因此,眼手早日协调可以有力推动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使宝宝变得更聪明。     其四,众所周知,专注于目标,反复尝试,不怕失败,直至成功,这是成人世界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既需要意志力的支撑,又对意志力是一种磨砺。而一岁左右的宝宝学吃饭正是经历这样的过程。由于一岁的宝宝受生理成熟水平低的限制,眼手协调一致地吃饭颇有难度,他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地尝试着往嘴里送饭菜,这需要他们的意志努力。偶然的一次成功就是对以前努力的最好的强化。他们体验着终于吃到嘴里的成功的快乐,这与成人体验事业的成功是一样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成功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人人都知道,意志力对成功的价值和意义,而意志力这种精神上的耐久力,不是到了成年需要时突然具备的,而是从小历练而成的。家长为什么要剥夺孩子这样有意义的历练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呢?!      其五,大量研究表明,成才者们与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包含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独立工作、对立生活的能力与习惯。试想没有这样的品质与习惯,拿什么取得成功?可是这一特征不是一蹴而久的,而是萌芽于并发展于幼年时期,具体说从一岁学自己吃饭开始。会自己吃饭是离开母体后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一旦学会自己吃饭,其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就会大长。并将此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上。与此密切相关联的是另一个获取成功必须的主要品质就是自信心。由于独立能力增强,多次体验独立做事所取得成功,“自信心”这一宝贵的品质受到了强化。常言说,自卑使人沉沦,自信使人崛起。缺什么都不要缺了自信心。     以上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让一岁的宝宝自己学吃饭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对人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仔细观察动物,它们在抚育后代上有着很高的智慧。鸟妈妈到了一定时候逼着小鸟学飞翔,猴妈妈引导小猴学攀爬,甚至有点残酷,这是动物界的生存智慧。我们人类在这方面为什么要倒退呢?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家长 尤其要向日本家长学习。他们在爱孩子方面表现得很理性,较少溺爱孩子,能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事无巨细地包办和操心,舍得苦其心智、劳其精骨、困乏其身,来磨砺孩子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这是一个人成功的资本,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的家长们,让我们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吧!这样本文开头提出现的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8
  • 相册:4
  • 心情:0
  • 留言:20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