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微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论大班幼儿进餐环节的突出问题解决

已有 623 次阅读 字数(3624) 2019/5/9 10:17:11

?     论大班幼儿进餐环节的突出问题解决【摘要】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既平常又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这其中的重要教育时机。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大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得到一定的发展,养成正确文明的就餐习惯。《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将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观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因此,加强幼儿园进餐环节的组织和指导,对促进幼儿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班阶段的幼儿,自主性发展到了关键期,学习、认知能力也在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主性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吃多少都有自己的主张。对于和谁一起吃,在哪个位置上吃也有自己不同的心理需求。浅谈下自己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进餐环节发现的突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关键词】健康观念卫生习惯文明用餐能力培养一、存在的问题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既平常又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往往忽略了这其中的重要教育时机。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发现进餐环节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1、部分幼儿的卫生习惯、文明进餐的习惯尚未养成大班幼儿在进餐中常有这样的情景:餐前活动时,敷衍洗手,有的幼儿手一湿就算洗过手了,洗完手后东碰碰西摸摸;吃饭速度快,希望自己是第一名吃完,优先选自己想玩的饭后玩具;个别幼儿话特别多,吃饭时说个没完,最后饭菜都凉了;饭后整理匆忙,有的幼儿饭粒撒了一地也毫无知觉,饭后不擦嘴不漱口就急于参与餐后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事事都想争第一,他们虽然懂得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益于身体发展,但是注意力更多的是聚焦在游戏活动中,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2、部分幼儿进餐能力有待发展。如“老师,我不要吃虾,因为我不会剥虾壳”,“老师,我不想吃鱼,我不会弄鱼刺”。在我们班,吃鱼虾时,除了家长饮食特别交代的以外,有怕麻烦等着老师帮他们剥壳剔鱼刺的幼儿大有人在,也有些孩子故意找借口不吃的。吃饭时,大部分孩子能自如地使用筷子,也有少数幼儿用筷子夹几次才能把菜夹起来。吃面条时,有的孩子只能把嘴靠近碗边,用筷子往嘴里扒面条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部小肌肉动作发展水平还较低,手眼协调能力较差;二是家长、老师过于保护,担心安全问题,怕鱼刺卡住幼儿的喉咙、怕使用筷子会戳到孩子的眼睛等等;三是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所有事情替幼儿包办,让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进餐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3、部分幼儿挑食偏食的现象严重进餐时,经常会听到有些孩子在说“老师,我这个不要吃”“老师,我不喜欢喝汤”“老师,我不想吃了”,有些幼儿还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一点一点地挑出来放在餐具上,有几个幼儿碰到不喜欢的菜甚至一口都不动。像这种挑食、偏食的现象在进餐环节中时有发生,这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幼儿的营养不均衡。要说原因,跟家长、老师对于膳食营养的了解比较欠缺,平时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也比较简单,说教的成分比较多。二、应对措施面对大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满足他们自主交往的心理需求,通过文明公约、谁最棒、自主选择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的进餐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进餐能力。1、制定公约,巩固习惯。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养成,可以通过让幼儿自主协商,共同商讨等方式收集幼儿们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并将此共识制成比赛。用于幼儿的自我约束,来督促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养成。比如,开展“哪个小组最最棒”的比赛活动,让幼儿自主自觉遵守用餐纪律,集体荣誉感竞争感,努力做到一静三净,让幼儿充分知道是要人人遵守的,激发自愿遵守的意识。最后对最棒的小组进行奖品奖励,激发幼儿的持续性和调动性,巩固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活动开展,幼儿之间会相互提醒,共同促进。2、试练结合,鼓励进步。对于幼儿来说,自如地使用筷子,熟练掌握吃鱼吃虾的技巧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及时鼓励、儿歌、自由谈话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学习正确的方法,既能鼓励有进步的孩子,也让他们在鼓励和与同伴分享方法中进一步熟练。比如,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小筷子本领大》,让幼儿知道使用筷子的基本常识。另外餐前介绍幼儿园饮食提供的不同鱼类做的饭菜,让幼儿学习不同种类鱼的吃法。用餐中,及时鼓励光盘行动的幼儿和用餐进步的幼儿,拍下记录幼儿在园用餐进步的照片分享给幼儿的家长。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吃一些容易被卡住、呛着甚至噎着的食物的正确方法以及万一发生意外,该怎么处理应对的方法等等。相信通过细致的讲解,不断的操作练习,孩子们的进餐能力会得到一定的进步。3、注重营造亲和、宽松的进餐氛围。在我们的脑海中,往往最深刻的就是温馨提醒孩子细嚼慢咽,安静用餐,反复提醒幼儿所得出来的是片刻安静,不过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声。良好的进餐环境能增进幼儿的食欲,使幼儿心情愉快地进食。首先,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钢琴曲,幼儿喜欢的英文歌曲等。其次,在进餐时,幼儿可以交谈,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在进餐时交谈,会使人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想法,富于创造性联想。通过观察,我认为幼儿进餐时,让幼儿之间适度进行交谈,不仅有助于增进食欲,也有利于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发展。在进餐活动中,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在不影响其他同伴用餐的前提下轻声交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宽松、愉快、有序的环境当中进餐,不仅能提高他们吃饭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自觉遵守进餐的秩序。对大班幼儿在进餐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自主性,师幼和同伴之间可以有互动,幼儿有强烈的服务欲望,当他们帮助同伴服务后,听到教师的表扬,得到同伴的感谢时,他们会非常兴奋,觉得别人需要他。进餐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帮忙整理桌椅,分发碗筷,收拾餐具,这些极小的事情会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并带着这份愉悦进餐,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能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介绍每天的饭菜来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如,可以告诉孩子今天饭菜的营养;这些菜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菜的制作过程;还有一些趣味谜语、故事等,为孩子营造真正宽松的心理环境。4.尊重幼儿的饮食需要。适当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与进食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不能孩子一不吃某一食物就说他挑食。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及不同需要,运用适宜的方法劝解、引导幼儿。挑食的幼儿,从表现来看,并不是故意不吃,而是真的吃不下去。教师认为幼儿生长发育时需要这些营养,于是一次次引导幼儿必须把这些食物吃下去,可是,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幼儿往往只会更加厌恶。对不同的幼儿要进行不同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先尝一口,再吃一勺,逐渐改变挑食的习惯。5.个别关注随机教育。进餐活动中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他们考察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进餐活动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一对一的机会,便于教师随时随地细致地观察幼儿,深入了解幼儿,实施更符合幼儿个体特点的个别化教育。如:很多时候,小朋友吃完饭后,没有什么吸引他们的活动,因此他们吃饭时总会拖拖拉拉,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偶尔说说话,和旁边的小朋友玩玩闹闹,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进餐的质量,老师应及时发现,并通过观察找到了吸引孩子兴趣的点,及时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有一个吃饭的动机,并让孩子愉快地为了这个目的而很好地完成进餐。因此,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老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餐后活动,吸引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更快更好地进餐。6.注重儿童时期的养成教育。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学前期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科学合理地安排进餐常规,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除了在学校学习本领之外,大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会对幼儿形成各种不同的餐饮习惯,在幼儿园爱上了自己吃饭,那回家了也能自己吃饭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就形成了。所以,教师可以适时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进餐习惯和进餐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总之,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培养,需要家园的紧密配合,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的进餐习惯得以巩固和加强,让幼儿养成正确文明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参考文献: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   《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林文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5
  • 相册:49
  • 心情:0
  • 留言:0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