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聪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艺术领域有感

已有 632 次阅读 字数(2694) 2014/12/31 13:57:53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艺术领域有感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正确认识儿童艺术与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认识到儿童的艺术活动是他们内在的生命活动,艺术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的成长。在学习《指南》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现实的教育误区往往教师是“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创造力培养,”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经验极度缺失,让幼儿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实际上,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不赞成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把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 举一个例子吧,以前我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幅自己绘画好的范画,让孩子依照着画。这样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与我的范画相似,连孩子们涂的颜色都千篇一律的。并没有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习《指南》以后我知道了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成人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孩子的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让孩子画汽车。我一改往日的上课方式,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汽车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汽车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讲述,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时,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不再千篇一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汽车不是单调的一种。有公交、小轿车、大卡车、货车的等等,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车是有翅膀的,孩子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马路上的人,马路上的房子,马路上的树,马路上的立交桥等等,这一次,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惊喜又高兴。 从那一次绘画以后,我对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满着惊喜和好奇,他们对周围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幼儿园美术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培养和提升孩子美感的领域,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美术领域的目标进行有效教学,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需要每一位教师直面自己的教学作深入的反思和调整,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真正让孩子在活动中受益,让自己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一)、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于是我在幼儿的学习当中,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教育.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在一次绘画树木当中,因为没有临摹画,谢林倩刚开始不敢下笔,怕自己画错,我发现后,马上给予她肯定说:宝贝,你大胆的画,老师相信你把树画的很好的,想想幼儿园的树木,你就可以画了.”结果谢林倩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她画出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颜色变化多样.”从此以后谢林倩不会再说自己不会画了,而在绘画中变的更加积极,表现出不同的创新意识.(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尊重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会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等绘画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平时在活动中,我通过故事引题,让幼儿通过想象,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如:我们的绘画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其思秒想,绘画出了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花房子.而且这些画房子还有不同的功能,有些能治病,有些能主动打扫卫生等等.另外,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空间,所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创设游戏化的练习,创设愉快积极的情绪,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表明他的想法,为自发的学习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给实践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但知识和审美两个层面要相互渗透、交融,才能构成艺术教育的完整性。现在孩子们能感受艺术的美了,因为现在的他们绘画不是单一的临摹了,而是富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上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能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满着惊喜和好奇,他们对周围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幼儿园美术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培养和提升孩子美感的领域,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美术领域的目标进行有效教学,肩负着更大的责任。而“教导孩子去体验和发现” 也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中,但事实上,脑海中的理念和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又会有多大的距离呢?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中,师幼主体地位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革,都需要每一位教师直面自己的教学作深入的反思和调整,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真正让孩子在活动中受益,让自己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发现”需要“有心”。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的心得感悟 ,不过在以后的艺术教育上,我们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多一些留出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信心走好艺术的第一步。                                                   郑晓聪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342
  • 相册:84
  • 心情:0
  • 留言:83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