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班级出现的现象
已有 377 次阅读 字数(936) 2014/8/30 11:53:56
八月是忙碌的,每天都在班级里跟小朋友们一起相处,小小一班的新生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了,而且本来刚从进班会哭会闹的的现象到现在的可以安安静静的听从老师的安排,中午吃饭基本每个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饭了,他们的进步真的很大! 但是新生小小班里会出现个别小朋友会咬人的现象,而且一咬下去就会很用力,咬的小朋友的手都留下一排牙齿印,每个家长都会心疼自己的小孩,但是这种现象我们也要特别关注,为了咬人这件事我们还特地去查资料跟家长解释。 无论是咬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是在你的胳膊上留下牙印,孩子的行为都是让人难堪和难以忍受的。孩子忽然开始咬人了!这让妈妈们又尴尬又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喊停,并保证他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而且经常咬人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要是没有了玩伴,那该多可怜啊。其实不用过于担心,教育学者告诉我们,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咬人的行为,这太正常了,只是有人偶尔为之,有人却屡教屡犯。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的“小暴君” 之外,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希望攻击别人,他们更愿意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原因1 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 2岁左右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种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关节痛、肌肉酸等。长牙时期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他们有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去咬人。 原因2 语言贫乏所致 孩子学会走路之后,随着他们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但是,由于言语的贫乏,又不懂得该如何和人交往,就频频出现了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别人注意的情况,他们希望用这种举动去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原因3 非常害怕 在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愿和感受时,如果看护者忽视孩子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就成为孩子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唯一方式。 原因4 因愤怒或不满的一种发泄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当他感到极度愤怒或不满时,就需要通过咬人来发泄出来。所以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老师也要及时的跟家长沟通,做好家园联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