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慈雅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幼儿园美术教学与主题活动整合之研究

已有 1246 次阅读 字数(5738) 2009/12/9 13:05:20





幼儿园美术教学与主题活动整合之研究

-->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应从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出发,考虑到每一种教育活动的定位与开展。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整合意识正逐步被教师所接受,但由于长期分科教学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主题活动中仍然摆脱不了学科的框框,有的老师会将探索活动局限在收集资料、操作实验、讨论总结等科学常识活动中,而把美术活动仅仅看作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无意顾及。我认为:美术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如果能与主题探索活动加以整合,必将使美术活动更加丰富,也将使主题活动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主题活动中美术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美术活动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所表现的生动、优美、丰富的形象,对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发展幼儿的无限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美感的教育,是一种情趣的培养,使人和谐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绝对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必须对如此重要的活动加以不遗余力的研究,让美术活动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到该有的作用。其次,美术对于还没有书写能力的幼儿来说,是最重要的表现与表达方式之一。特别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孩子们要收集资料,把自己的信息在同伴之间交流,要表达自己的发现,表现自己的想法,更是离不开美术。同时,美术以其特定的方式(颜色、造型、构图、表现方法等……)向幼儿传递着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帮助幼儿积累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理解。这份理解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热情与发挥创造才能。特别是一些作品背后蕴含的一些教育价值更是能加强幼儿对主题的理解、积极的推动主题的发展!当美术活动整合到幼儿的主题活动之中,不仅使主题活动更加生动而富有情趣,而且也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体现了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
二、美术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一)整合的时段
1、          在主题的开始部分:
主题的切入形式有很多,随着教师对主题活动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也积累了相当多主题切入的不同方式,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在前一个主题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活动室中投放下一阶段主题活动中的一些美术欣赏作品,以作为下一个主题的切入。这些无声的作品会在无形之中将孩子的视线、孩子的关注的热点引入即将开展的主题之中。同样,我们也可以组织一节集体的美术活动,将幼儿引入主题,引发幼儿的生成。
2、          在主题的中间部分: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的美术活动,能加强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体验、内化。如大班“有用的保健茶”主题中,幼儿对保健茶的名称、功用、味道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创设一个冲保健茶的情景,引导幼儿用美术的手段表现出保健茶冲泡的情景,在通过这一活动的感受与体验之后,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再不短的分析、比较、尝试,并根据自己家人的需要为他们调配一杯真正的、有用的保健茶。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活动只是这一系列活动之中的一个小活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经验,引发进一步的探索!
3、          在主题的结束部分:
在新课堂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美术活动也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深入的、互动的讨论过程,这些结合美术作品或表达方法的讨论更能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在主题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一节美术活动则更能充分的挖掘主题的价值,体现美术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小主题“旅游去”就是让幼儿先去生活中感受、体验、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最后通过美术的方法将自己在旅游的过程中积累的零碎的经验加以梳理,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而幼儿在主题探索中积累的经验无疑也为幼儿的美术的表达与表现提供了最好的原始积累。
(二)整合的形式
1、          镶嵌式:
作为一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她要有能力对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各自在美术的表达与表现方面的“序列”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与了解,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主题游刃有余的选择并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内容。使主题探索与美术教学得以镶嵌,相得益彰。如在小班主题“汽车嘟嘟嘟”中,我们可以马上罗列出以往学科教学中进行过的活动以及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与主题紧紧关联的活动:例花轮胎(泥工装饰圆型)、地下铁(粘贴车厢、添画方形)、铺路(画封闭的圆)乘汽车(圆形与线条组合画人)等活动。这些活动镶嵌在主题活动之中,既保证了课程的平衡性,也促进了主题的发展。
2、          融合式
主题活动与美术活动整合的最高境界就是两者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以主题活动《申博成功啦》为例: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对申博成功这一事件的热切关注、看到的是大家对上海——我们的城市的骄傲与自豪、看到的是同伴之间互相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认真劲、也看到了幼儿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一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之中,我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那几张漂亮的作品,更多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整合的发展!而对于那个活动而言,你能说它是美术?是常识?是主题?是学习?还是游戏?……这就是美术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也是我们将不断努力追求的。
(三)整合的内容
1、          活动目标的整合。
在以学科形式呈现的美术活动中,老师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学会了多少,知道了多少。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常被看作是探索活动,或者是孩子在认识社会与自然的过程中的种种活动,因此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孩子情感加以提升的艺术体验,使得音乐、美术等游离在主题活动之外。因此,在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喜欢了多少。在一个艺术的情景之中,将孩子带到一个充满想象、充满意境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已有认识来说,是一种补充与提升。
2、          多种活动形式的整合。
对幼儿来说,最有利的经验不是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经验融会贯通、整合的经验。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活动,不仅是让幼儿掌握绘画技能,还要关注幼儿语言、思维、艺术表现、欣赏、观察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调整思路,从主题入手,使各个领域的活动在主题活动里构成一个网络互相推动,那么,艺术活动越多,主题就越生动丰满,孩子的情感也就越丰富。例如我们在进行“全家去出游”这一小主题时,由于孩子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真实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能自主的将在旅游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的经验通过美术这一手段大胆的进行表达与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认知水平、环保意识、观察能力……在一个互相推动的关系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3、          情感的整合。
在诱发幼儿作画动机的时候,以往我们会直接从绘画入手,为了画画而画画。在主题活动中,老师应该站在主题活动不断深入激发孩子情感的视点来开展活动,那么活动会开展得更好。例如主题活动《我爱妈妈》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和妈妈一起找妈妈漂亮的照片,发现了一些照片后面的动人故事(妈妈生了宝宝没有以前漂亮了、妈妈以前独自拍的照片很多,生了宝宝之后都是宝宝的照片了、妈妈以前瘦瘦的,生了宝宝后胖了……)这一系列真实的故事最能触动孩子的心弦,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因此,孩子们在他们的创作中投入了一份深深的爱,作品也变得更有生命的活力了!
三、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技能与表达
技能是表达的工具,一切技能的表达都是为了自主表达的需要。因此,在幼儿美术中涉及到有关技能教学时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幼儿自由的运用,使技能成为幼儿自主表达的工具来衡量。在处理这一对矛盾的时候,我们常常说:以主题内容为起点,又以主题内容为归宿。即从主题内容入手,诱发表达动机,关注幼儿在表达时运用技能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结合幼儿现有水平适时提出新的技能和方法,使幼儿通过学习和运用,得以更充分的表达个人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完成的作品往往是“精美绝伦”,而在探索活动中的作品却“粗制滥造”近似于“符号”。造成这样的反差,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是非常的放不开,老师还不能从观念上真正落实“活动即课程”这一理念。在很多老师的认识中,他们还是把“教学活动”和“探索活动”分成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灌输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应该摒弃将美术游离在主题之外,要让主题内容为引线,把一切有关技能的讨论和主题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科为主题服务,让主题促进学科的发展。
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爱崇明》活动中,我们分三条线索开展活动:我们的家乡、家乡新建筑、未来的崇明,在主题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孩子们对城市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他们理解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在我们组织的美术活动《小恐龙的城市》中,小恐龙这个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形象提出的若干问题正是活动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小恐龙问:噢,原来你们崇明人都喜欢自己管自己过日子,没有朋友?),通过这样的情景讨论,让孩子认识到城市中的建筑就应该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一样要相亲相爱,从而自主的表现画面重叠。
(二)探索与表现
知识技能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技能的传授,是每一个老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开展质量。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帮助解决幼儿表达与表现的困难为主要任务。传统的灌输与训练只会扼杀孩子想象的天性、束缚孩子表达的自由;而采取放任的做法,孩子同样不能克服表达上的障碍。解决这对矛盾的唯一办法,即将技能学习也作为一项探索的内容,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尝试,在思考中进一步探索,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画画我的好妈妈》这个活动中,对于每张照片上出现的不同的动作,怎样进行先后顺序的表达,老师没有规定。而是通过“怎样才能不让妈妈的手臂断掉?”这一问题情景,鼓励幼儿用各自理解并能掌握的方法去表达:可以先画手臂再画身体;或者先画身体留一点空再画手臂;……或许也有的孩子可以有其他更多的办法。在这里,美术的技能学习完全的转化成了幼儿的探索活动,并且与主题紧紧相连,这样的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完全的调动了起来,他们的表达动机也很好的与主题目标的到了一次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努力将主题活动与美术教学加以整合的时候,我们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研究,加强对美术学科目标的研究,只有心中装着孩子,心中装着主题大目标,才能使两者体现水乳交融,实现真正的整合!
儿童画可以折射出一个充满欢乐、充满幻想、无比精彩的儿童世界。儿童画不会伴随幼儿的一生,但儿童在童年时代对美的追求的这些经历,将在创造美丽的人生中,显示出他们的无穷魅力!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多元评价浅议 

  如果说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因为幼儿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而多元的评价能祢补集中性评价效果的不足,发挥判断、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并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以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一、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
  评价指标的具体化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听到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得很好!”“今天画得有进步!”“不错!”这样笼统的评价形同虚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取得了哪些进步,孩子心中没数。评价似乎成了敷衍孩子的一种手段,长此以往就会令孩子感到乏味无趣。而巧妙地利用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来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果,使评价更体现具体性、针对性,也使幼儿感受到来自评价的生动有趣。如,幼儿在画春天的花时,教师可以借助蝴蝶的教具来评价。开始时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提醒幼儿:“蝴蝶要来采花粉了,看看蝴蝶想停留在哪朵花上?请把你们画的花展示出来吧!”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蝴蝶的小贴纸或一支彩笔,将蝴蝶的贴纸顺手粘在或用彩笔画在幼儿作品的相应位置上,并配以具体精练的口头评价:“这朵花的颜色好鲜艳,我要停留在这里。”“这朵花的花瓣细细长长的很少见,很特别,我想停留在这朵花瓣上。”“哦,这一大片花海好美啊,我喜欢,可还不够密,要是再多一些花就更好了。”蝴蝶角色的自然融入让孩子感到趣味无穷,而教师的评价不繁琐又具有针对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又如,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教师让幼儿画妈妈,并祝妈妈节日快乐。在这样的创造活动中,教师可以尽量地发挥妈妈的角色功能,让孩子把完成的作品带回去让妈妈欣赏,让妈妈在赞赏孩子的同时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在评价的过程中享受浓浓的母子亲情。
  其实,幼儿身边的角色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这些或大或小、或真实或虚构的角色,并很自然地利用这些角色进行适当的评价,使评价活动开展得生动有趣。
  二、一目了然的便条评价
  便条评价是书面评价的一种形式。在便条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或经常变更一些常用的指标,将便条贴在幼儿作品的背面,使评价一目了然,简单易操作。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理解抽象的文字难度较大,因此,设计简单形象的图标能使评价便于操作,简单、明了、形象,有助于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及家长评价。如,教师可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 “有创新”、“有恒心”、“好习惯”这三个不同的常用指标,并在同一张表格内呈现,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见下表),教师只要在相应的符号上打“√”就可以了,操作起来方便实用,可以在教师巡回的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再进行。这需要教师必须在关注每个幼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重点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师对幼儿的创作过程进行有目的的检查,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评价的工作量。家长对这种便条式评价也表示认可,通过看符号很清楚地了解孩子在班内进行美术创作的基本情况。大班幼儿也能在便条上进行自我评价或互评,简单易行。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82
  • 相册:376
  • 心情:0
  • 留言:66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