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
已有 711 次阅读 字数(2232) 2017/7/11 14:34:50
一. 提高社会对音乐功能的再认识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抓好中小学生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百年大计。中小学生除了学习政治、德育、语文、历史、科技之外,还须开设艺术教育课程。而在艺术门类中,音乐特有的审美功能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对音乐教育要有新的认识;各级领导应该多关心基础教育,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 有关部门要多关注一下音乐教育领域的投入,加强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整体调控,提高教育设施利用率,减少重复投入等现象。要完善教育经费的投入与管理机制,为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出长远的计划。 要提高全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这就要求地方的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音乐教育,且还应该在宣传音乐教育上多下功夫。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教育评估体系。学校的艺术教育只有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会有发展的空间。二.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1.加强思想上的认识 高师音乐教育是定位于高等教育带有师范特色的专业音乐教育。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首先要清楚学校的培养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要意识到自己将来是中小学音乐教育队伍的一员,担任着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启蒙重任。 2.加大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力度 (1).重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并达到相当的程度。 (2)、增加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拓展知识面 (3)、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增设口琴、口风琴和竖笛等“小三件”课的设置。 (4)、设置形体礼仪综合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5)、加强艺术实践环节。 (6)、增加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程。 三.加强理论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地位,直接影响着对学生音乐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师范教学能力作为重点才能使学生的教学能力普遍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加强音乐教法课的设置和教学,并把音乐教法课作为主要学科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一)改进音乐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 它与师生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高度和谐,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 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高雅的气质、丰富的表情、美的教学环境等等, 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主动而愉快的学习。通过对音乐学科这一门课的深入认识, 使师生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产生共鸣, 实现思维同步, 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大胆发现、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 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现象:其一,教学内容上主要为单一的教唱歌, 以及为教唱而进行识谱教学。其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是采用民间艺人师傅式的教授法,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在形式上与其它文化课相类似而缺乏生动活泼艺术课的个性。上述两个原因其根源还是对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的模糊, 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音乐对发掘个性,培养创造思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在这方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要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是“授——受”的关系,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方式,安排学习内容。讲授知识技能,让学生去模仿、接受;欣赏教学中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自身感受与能动作用。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建构过程中借助一定操作对象,就是说孩子们总要有事情做,在做的过程中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知识,甚至寻求他人的帮助,借助于媒体、工具查阅资料等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嘴、动手、动脑,在活动与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建构起与之相应的经验知识,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丰富知识结构。 结论自近代迄今,历经一百余年。历史潮流波澜壮阔,社会面貌今昔巨变。我国的音乐教育亦与是俱进,从无到有,由蹒跚起步到初具规模,由幼稚弱小到成熟壮大,期间经历曲折,付出几代音乐工作者的倾心奉献。抚今思昔,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以往相比,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的确有了历史的长足进步。但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是摆在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可以确信,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音乐教育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将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