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淳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家庭中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已有 265 次阅读 字数(1489) 2016/6/14 15:20:28

 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个体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在家庭里通过父母来实现的。作为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呢?普遍认为,幼儿家庭素质教育有以下目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其中,“体、智、德、美、劳”早已作为全面发展的标准被提出来,而心理素质则是一个较新的、反映时代需要的课题,它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否和谐发展将比智能水平的高低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下面就幼儿家庭心理素质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 重视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培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幼儿健康个性的关键。那么,培养幼儿自我价值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幼儿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幼儿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幼儿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二、 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   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多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三、 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渐兴起。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因难中学来的。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杨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四、 培养幼儿的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幼儿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五、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138
  • 相册:161
  • 心情:0
  • 留言:0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