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儿童声乐
已有 386 次阅读 字数(1062) 2013/8/19 10:20:46
奥尔夫儿童声乐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发现很多家长存在着对于孩子音乐课外课程的攀比现象很严重,但是他们只注意到让孩子去学习课程,却使孩子失去了对歌唱的兴趣爱好和主动性,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丰富了音乐教学.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儿童声乐课中,使孩子在歌唱训练中快乐的享受音乐的同时,又能获得正确的歌唱技巧。
奥尔夫教学法概述: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初。其创始人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他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将体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这种强调表现力以及主张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1924年卡尔•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在慕尼黑创办了军特舞蹈学校。并于1930年出版了《学校音乐教材》,在其中写道:“这本教材想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引导人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其后1961年在奥地利,建立了奥尔夫教师培训中心,即奥尔夫学院。卡尔•奥尔夫的助手凯特曼女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于1970年出版了《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根据凯特曼的总结,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节奏、旋律练习以及基本形体动作教学两方面内容。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节奏、旋律练习。其为通过最基本的节奏素材着手,用身体作为打击乐器来表现节拍,逐步将节奏复杂化以达到所需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从而使得儿童掌握节奏。旋律练习则是从节奏入手进行。作为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内容的第二方面,基本形体动作教学,主要是教会儿童一些肢体动作,鼓励孩子主动去自己创造形体动作,以便能够将音乐的体验做到更加的全面。
很多时候我在给孩子们上声乐课之前总会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呢,就是把我们的歌曲改编而成的,这样孩子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对歌曲进行了解,老师也就不用死记硬背的让孩子记住那生硬的歌词了。
再则我们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游戏,多多利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让孩子展现音乐内容,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更能激发孩子对于声乐的乐趣,这种兴趣的效应远远大于家长盲目的让孩子学习效应好的多。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孩子可以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孩子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孩子可以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通过孩子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