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益来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同理心

已有 475 次阅读 字数(1606) 2021/6/8 9:47:31

教育中的“同理心”早上出门上班,乘车的时候随手滑动着微信上关注的公众号。看一个人关注的公众号,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活中他所在意的是哪方面的信息。向我的话,我所关注的公众号都是育儿知识及英语绘本类。今早随手滑动,一个关于教育中的同理心,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再一次随手点了进去,进行泛读。粗粗的看过几个大标题后。我居然与这篇文章的作者产生了同感。于是中午休息的时候,又回头对此文章进行了一次精读。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角度去想问题吗?可以这么说,但要真正理解透,却又不那么容易。同理心是一种深入对方内心世界的理解能力。换言之,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觉别人的感觉,体验别人的情绪,不但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技巧,也是维系人际关系不可缺的要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当在我要生气要发火的时候,如果理智能战胜情感的情况下,我发现用同理心去处理问题,整个教育过程就变得平和亲密了。但对于同理心的教育,我所能做到的应该还只能算为浅表面的。能理解,不代表能完全透彻。想象一下,假如你很伤心很难过,清晰就像掉进了谷底,陷在黑暗里瑟瑟发抖。这个时候,你是希望有一个人也爬进谷底对你说:“我明白你的感受,我陪着你,你不会孤独害怕。”还是希望一个人,站在高高的谷口,对你喊,“天哪,你看起来好可怜啊!”我想你一定是希望听到第一种的对不对?其实,大家都想要一个懂自己的人,而不是同情自己的人。同理心是真正进入到别人感受之中,而不是嘴上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记得昨天同事的儿子,一个可爱懵懂的三年级小男生,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都高。他放学回来,委屈的跟他妈妈诉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也许是同事看到自己这么大个的儿子居然还被比他矮的同学欺负,内心可能觉得自己的儿子怎么可以这么脆弱娘炮。当时他没同情他儿子也来不及用同理心去替他儿子化解忧伤。而上一听完,脸一沉厉声呵斥了他那还沉浸在悲伤中,想在妈妈这找寻安慰的儿子。小男孩没想到自己在学校被欺负了,在他妈妈这不仅没有获得安慰,而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小男孩伤心的哭泣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性格,这个时候妈妈如果能理解他,能跟他产生共同的感受,小男孩也许就不会那么悲伤了,下次遇到同类的欺凌,他内心也许会更强大。因为他知道他有坚强的后盾在支持他。我同事那样想通过臭骂,把男孩子气概骂出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更多的只会让孩子感觉很无助。也许我们能做到同理心,但我们常常是:想象我是他,遇到他这样的经历,我会有什么感受,其实这还不是同理心。想象我是他,遇到他这样的经历,他会有什么感受,这才是同理心。在真正进入了他人的感受后,同理心还要求我们不要评判。人在被倾诉的时候,本能地就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以为这样才算安慰。“妈妈,我被同学打了。”“没关系,下次我们不跟他玩了。”这样的回应,常常习惯性被我们用在孩子身上,给出评判和对策,这是我们发展同理心的最大障碍。心理咨询是在听病人倾诉的过程中,往往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的用“嗯、是的、还有呢?”等作为回应,没有一句评判,也没有给一个对策。而正是这看似没有得到任何帮助的回应,却会让病人每每觉得满意和感激。因为大多数的时候,回应很难让事情好转,真正让事情好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同理心只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让人感受到,我被“听到”了,有人真的和我在一起。这种自然丰沛的情感呼应,才是所有关系平和亲密的秘密。怎样才能培养出同理心呢?其实我们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我们的机体就具备了同理心。它不需要培养,是天赋的能力。只是很多时候,人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侵占了情感的表达。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是或者伤心的时候,他们其实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也不是大人急于给出的的评价或对策。我是家长,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需要同理心。我也曾经是孩子是学生,在与小朋友接触的时候我同样需要同理心。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318
  • 相册:194
  • 心情:0
  • 留言:124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