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力量
已有 464 次阅读 字数(1692) 2021/1/4 10:30:47
教师要想发现儿童的力量就得真实介入到儿童的活动中去,去陪伴、去观察、去感受,而自主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自由介入的平台之一。幼儿园教师对于儿童区域活动的引导并非由始至终,而应当把握一定的时机和情境。当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时就需要介入游戏,需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当游戏无法深入时;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那教师该如何介入指导呢?针对书中的案例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尝试进行了总结:(一)游戏参与法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参与的形式渗透相关经验,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在区域游戏《动物连连看》中,小涵和小泽自主选择了比赛的动物,并通过掷骰子的数字大小决定先后出场的顺序。小泽放下一只“老虎”,小涵紧接着在另一排放下一只“大象”,小泽和小涵都在各自的线路上摆放着。他们先后摆成一条直线上的三只动物,各自取回,游戏再次开始。两人重复着类似刚才的动作,游戏两次后:“这个不好玩,没意思,我们走吧!”两人准备离开,我走过去:“我刚才发现你们都很厉害,我想挑战一下你们,谁来和我比一比呢?”小泽主动出战,放下第一只“大象”,我紧跟着他放下“大象”,每一步紧紧跟随,小泽有些无奈:“王老师,你为什么老跟着我!”小涵皱着眉头:“是的呀,王老师,你提供的动物太少了,你看,小泽都摆完了!”恰巧,游戏时间结束了。在两次游戏对战结束后,从泽和涵的离开充分表明他们已然对该游戏失去了兴趣。在游戏中,泽和涵只是完成各自的线路任务,不能与同伴形成竞技,只是领略了该游戏的浅层目标:三个动物连成一线各自取回,最后谁身边的动物多就获胜。我见机适时介入,以游戏的形式提示幼儿不仅要自己完成三只动物连成一线的任务,还要与同伴形成竞技,思考如何才能阻止对方连成一线而又能让自己连城一线。从三次游戏的对弈形式来看,幼儿只认识到了横竖连成一线,忘记了还有对角线。游戏后,我们针对这个游戏引发幼儿讨论,发现多数幼儿都有类似游戏中幼儿的认识。于是我与小泽现场进行游戏,让幼儿发现我是如何游戏的,个别幼儿发现:“王老师一直不让小泽连成一线···”。根据幼儿的回答,我进行了简单总结:“是的呀,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让自己连成一线,还要想办法阻止对方连成一线,那连成一线横着可以竖着可以,还可以?”“我知道,斜着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在集体讨论中,孩子们对该游戏有了高层次的认识。(二)语言引导法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教师应多采取开放性的引导语言,保护儿童的求知欲望,促进其自主探究和发现。在区域游戏《俄罗斯方块》中,涵涵眉头紧皱:“为什么找不到我要的图形呢!王老师,你提供的图形不全!”正好这时,小泽也快完成了,只剩下了单个方块空白:“王老师,不是有彩色单个方块的嘛,怎么不见了,我就差一个了!”我笑了笑:“彩色单个方块被我拿走了呀,前两天很多人已经挑战成功了,试试看没有单个方块该怎么办,同样的,涵涵你找不到所要的图形该怎么做呢?是不是一定要找到你们所要的图形?试试看,能不能挑战成功?”他们思考片刻,突然两人头凑在一起嘀咕了会儿,很开心的样子,只见他们两个拿掉了空白处周围的一些图形,重新拼凑起来。不一会儿,两人都完成了!《指南》科学领域中有条教育建议说到:“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孩子们游戏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我并没有提供解决的策略,而是启发引导幼儿,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后,孩子们“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并且“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观察,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我适时对游戏材料进行微调。游戏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不同图形的组合已经比较熟练,但是在图形组合遇到困难时对图形转换和替换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操作。我可以设计小块的模型底板,空出小块的空白,让幼儿用不同图形的组合进行拼搭,寻找更多的拼搭方法,旨在锻炼幼儿的图形拼搭替换能力,使其在“俄罗斯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巧妙地运用图形替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