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imin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鼓励孩子,与孩子同成长!

已有 464 次阅读 字数(7669) 2019/11/30 21:39:37

鼓励孩子、记录孩子成长成长之路是长,是短,每一次都需要它我们留心纪念与珍藏。    趁着运动会结束,我想把八年级以来各种大小型考试与平常写的随笔做个汇总。绘画 绘画,二词,从中有我成长阶段中巨大的遗憾。  四年级时,我考进了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晓,那是一个美术“高材生”聚集地,当时考进这所学校还高兴了老半天。  “好,我们来讲一下几何的画法,对啦,这位同学做的不错,先打形…”一天天听着老师嘴中无不停息的专业术次,每天拿着如巨石般的画板压在手上,手中操动着几根细小的铅笔,来回不停的画着一根线。脖子生疼时,也没有喝过一口水。  就这样重复枯燥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年,我终于耐不住性子,转学了!  转学后的生活里不再有绘画的出现,不再有枯燥乏味的线条。  今年的艺术节,我在美校的小伙伴频频拿奖,看着他们的作品——一条条稳直有力的线条,色彩均匀,形体标准,我竟然有些后悔。  酸疼的脖子,无趣的专业课都是他们获奖的原因,那一刻,我后悔放弃这门艺术,又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被人可以做到,你,不行?  从那刻起至今我也感谢绘画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坚持。我又拿起已积满灰尘的画板,拾起笔继续学习画画。  绘画,让我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让我明白不要轻易放弃,对绘画充满无限感激。自我评价: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主旨相对简单,自己学习画画的过程与感悟,成篇文章语言单调,构思简单,没有突出的描写,相对做的比较好的是对画画时人物的心理描写。24分作文也当之无愧了!   随笔我们只剩下银光灯了吗?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荧流。  这都曾是我在爷爷院子里,抬抬头就可以看到的风景,星星布满天空,如一张巨大的网捕捉着夜的黑。那时星星与萤火虫是那无人工照明年代中自然的光华。  而如今,抬头望着天空,是那一朵朵闪亮的霓虹灯。  记得春节那几天,温州市府大楼中的灯为全市人民摆出各种花样,大楼中的每一盏灯都亮着,在黑夜里显得更加耀眼,可我那原配的天空去哪儿了?  王开岭在《古典之殇》中说:“现在生活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向是:愈发地白昼化,愈发地广场性。”在漆黑的夜晚总有霓虹灯相伴,迪拜的高楼,纽约中心,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哪一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没有被安上电子屏幕?  11月,江心屿有一个花费六亿所建的灯光项目,被妈妈强制拉去欣赏。进入广场被灯光与音乐结合所震撼,但同时也为逝去的夜表示惋惜。  在当下,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失去的不是财富,而是失去了一个原配的世界。黑·夜“夜是上天撒下手的一块布,一座氤氲的罩体,其功能即履护万物,取缔喧哗,纳藏浮尘,犹若海绵吸水,收杂入屉。”所以城市的夜,并不是真正的黑夜,它取缔不了喧哗,反而制造,正是没有了黑色的夜空,没有一个灵魂的夜。  在各种大街小巷中,总有几个取名为“不夜城”的商店,“不夜城”的存在将星空与流荧挤兑欺负。它侵略了夜,丑化了夜,更侮辱了夜;将地上的“白昼”肆意加长,将黑夜胡乱点燃,这是一场美学大暴乱,一场严重地自然事故。黑白失调,糟蹋了两种美好,令人回忆的事物!  寒假,爸爸带我去黄山,在那我见到了真正的黑夜!下山时天色已晚,山路上没有路灯,也没有手电筒,这时的黑夜,真像一块大幕,将自然所纳。  在白织灯下的我们,能看见夜的机会寥寥无几,但当你欣赏了这一自然的馈赠,是一种享受。  黑是夜的光华,是夜的能量,是也的灵魂,更是夜的尊严。  我们应该干好两件事:一是点亮黑夜,二是修复黑夜。  我们难道只剩下荧光灯了吗,只剩下霓虹灯闪烁了吗?  自我评价:这两片随笔题材新颖,对黑夜表示自己的看法,引用了王开岭在《古典之殇》中的语句,充分反应了当代社会与原始社会的不同,对自然美的一种向往。凡人小传  如果学校是天空,她则是一颗小星星;  如果学校是黑夜,她则是那颗闪烁的星星。  起床铃日复一日地响起开,我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起来,看着对面空当当的床铺又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和室友踏进食堂大门,看见她一手捧书,眼睛一刻不离开书的模样,嘴角是不是上扬,碎碎念着什么。  “今天又那么早起来学校啊?”我放下书包,拍了拍她的肩。  “哈哈,也就六点起来,夸张了。”她眼睛没有离开书本回答道。  她每天早起30分钟,晚睡10分钟,换来的是她5分,10分的成就。  “葛二来拿你的试卷。”老师笑着说。她一步一步走上讲台,当她看到分数时,长呼了一口气,握着拳头和我击了一拳。葛二的成绩有了很大的突破,可她还不忘每天早起30分,晚睡10分钟的习惯,我们向她请教时,也总是耐心的回答我们,我是一个小凡人,但在学习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昨天晚上,打电话给家长,妈妈觉得我在学习上不够刻苦努力,与同学比较一番,那是我想家了,心中无限的委屈,不自然的哭出来声,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我的面前,她轻轻拍着我的肩,拿了一大包纸巾替我擦着泪水,第二天早晨,她单独把我叫出教室,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信纸,一包糖果。在教室看着她用心的大长文,吃着她甜甜的糖果,有一种幸福,一种友谊从内心油然而生,甜到心底……  如果我是小路,你就是指明灯;  如果我是小花,你就是小蜜蜂。自我评价: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考试作文25分。运用的例子普遍的,作文并不新颖,但在普遍的例子中语言生动,对葛二同学勤劳好学的形象塑造的淋漓精致。选择题材要新颖的材料。     爷爷的味道   爷爷铺好宣纸,倒上墨水,拿去一支毛笔,在纸上摆布着。  “爷爷,在干什么呢?”我拿着纸飞机蹦蹦跳跳。  “丫头,爷爷在画鲤鱼。”爷爷手中的笔并没有停下,我看着爷爷,发现他疮皱壑纵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一条条皱纹,都是岁月在爷爷脸上留下的痕迹。  爷爷看了看我,拿起毛笔:“丫头,今天怎么没有穿红色皮袄?红色,固然是最好看的颜色,是民族的象征。”爷爷曾是一名战士,久经沙场。爷爷从池子里捞出一条鲤鱼,用刀子割开它的腹部,一滴一滴鲜红的血液从里边涌出来,爷爷洗清毛笔,用笔尖轻轻沾上,点缀在画中。血液在宣纸中晕染,染红了画。  “丫头,给爷爷泡杯茶来。”我转身去厨房拿了爷爷最爱的枸杞,他说这小小鲜红的枸杞中蕴含着无限中国味,它的色彩固然是爷爷最爱的红色,是爷爷对战友们思念……我拿出泡好的茶端去给爷爷。爷爷咪了一小口,嘴里散发着枸杞的清香,告诉我:“丫头,做人也要像这几颗枸杞,清香的韵味,有着中华儿女的气概。  多年以后,爷爷去世了。家里整理掉了所有有关爷爷的物品,我对他甚是想念。我也从郊区搬到城市,面对着各色亮丽的霓虹灯,噪杂的生活环境,不由得更加想念爷爷。面对此景,此情。泡一杯带有中国味的枸杞茶,让我释然。  爷爷用他和战友的血汗经历换来今日美好中国,爷爷用他独有的精神让我明白我们的传统美德。  自我评价:七下期中的考场作文,26分。从爷爷和我的对话、他的动作、外界的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一个具有刚毅战士气魄的老兵形象跃然纸上。又是对现在追逐潮流,杂乱的生活表示不满,两者对比,更突显爷爷精神的伟大。从而升华主题。    至今没有学会与自己交流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交流                                 ——题记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有一对打工父母将自己辛苦蓄下的钱给儿子买房,没想到儿子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这笔钱给主播打赏,一分不剩,并与主播开始网恋。当他花完这笔钱,主播转头就走,分手了。当然我们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新闻,也不愿这现实中寻求真实的人际关系,这就是现社会的孤独性。在这个愈加孤独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交流,在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中他提到:“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但正如此,我并没有学会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与自己交流。当我想坐下,安静自己,安排自己的计划,总会被各种事物所迷惑。刚坐下,手机震铃了,迫不及待打开微信,看看是谁给我发的消息,再次放下手机,又想起还有一项作业没有完成,接着赶去上课了。当我也想静下来与自己交流,但总不能抗周围外界的干扰,总是被各种事物所影响,这就是我至今没有学会与自己交流的原因。如果不受时间的允许,我一定要与自己交流一次,打破这个可以做到的常规。自我评价:这篇随笔是我在积累了“孤独”有关的素材后很流畅的写下的,里面用了“青年社交的孤独”的例子,用了蒋勋《孤独六讲》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考,充分体现自己的观点。  人生的色彩——红  家门口的柿子树,红了。一个人独自坐在窗边,抬头望着,只有鸟鸣与蝉的共舞......“麦麦,快来吃柿子诶,甜的很嘞!”奶奶对柿子树招着手,嘴上挂满笑意。爷爷爬上了梯子,挂在柿子树上摘着。妹妹和哥哥则帮忙筛选柿子,将他们小心拿起,放入筐,将此丰收的喜悦分享给朋友们。我拿起一个柿子,剥开皮,嘬了一口,一阵甜丝丝,凉冰冰的口感在我血液流动,它挑动了我每一个味蕾细胞,将甜藏于心底。  夜晚,黑夜笼罩着大地似将其喧杂与纳浮收入屉中。一家人坐在冰凉的石椅上吃着柿子,品味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是恬静,是火红!  回过神来,被虫鸣打断。  奶奶和爷爷前不久刚去世,他们这一辈人的热情,辛勤用火红来描绘,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柿子树,给我和妹妹,哥哥感受到了柿子的甜,生命的红火。  虽然爷爷奶奶去世,家门口的柿子树却依旧照它生命的来回繁衍着。凋落,开花,结果。从青,橙,红。人在老去,果子在成熟,正当火红时,它也该退去。  走出家门,来到街口小巷,墙被青苔所覆,石头路上留满了几代人岁月的足迹。阳光火红,照在一对老爷爷、老奶奶身上,爷爷手中拿着毛笔,书写刚劲有力书法,奶奶则是织着衣服,脸上露出慈祥的笑意。街中,阳光照着两个身穿红衣的小朋友,玩着捉迷藏,脸上无一不没有快乐的字眼,而街对头有我,初中生,青少年,感受生命人生的色彩。  人生像柿子树,出土,发芽,生熟,在小巷,人生也别有一番趣味。  红,可以是人生最耀眼,如柿子成熟,也可以是衰退,死亡,也如柿子照样在凋落后火红着。把人生过成红色,进入小巷,进入自然感受人生的色彩。  凋落,依旧红着。         一果一世界  枝头的红果子熟了。  每年八九月,家中小院别有一番生气,几棵刚壮的柿子树上结满了小红果,爷爷奶奶就此忙碌起来。  忆儿时,这个季节,奶奶总会从高大的柿子树上摘下一筐柿子,当夜幕降临,黑夜笼罩着大地,将其世间喧杂收入屉中。一家人围着粗糙的石桌,坐在冰凉透彻的石椅上,剥开柿子,一边品味,一边分享收果成熟的喜悦。  “哎,麦麦!来吃柿子了!”奶奶的呼叫声打断了我对儿时的回忆,接过一个红扑扑的柿子,小心将其皮剥开,将果肉吮到嘴里,那口甜,成千上万个味蕾在跳舞旋转,直至咽入口中,那口蜜留在心底。  看着周围家人们脸上充满笑意,尝着丰收的喜悦,愿时间停留,定格在此刻。  多年后,我们搬出了小院,在高楼大厦里生活,爷爷奶奶也随之搬了出来,事后再也没将柿子树打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全家去郊外踏秋,在途中经过了我们原先住的小院。它还活着,它还活着!正是这个时节,是柿子结果的季节,树上依旧有那红色的小果果,低头向下,也尽是腐烂、掉落、溃败的柿子。我明白那是一个生命周转的来回,是一代接一代的延继。而那掉落了的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般奉献自己的生命最后的力量,那剩在树上的也将成为鸟儿冬日的美餐。  看着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禁感叹,人的一生也如柿子一般轮回,一代为另一代,承接着每一位新的生命。人世间所有人或物亦是如此,轮回——延继就是一个世界。  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虫一草;  看似轻描淡写,  实则见证生命的轮回。   巷间小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想必人人都向往邂逅戴望舒《雨巷》中那丁香般色彩,丁香的芬芳和丁香般忧愁的姑娘,然而随着加快老城区改建的步伐,现代化需求,庞大的挖土机令温州的古街小巷瞬间了无踪迹。前不久,美国远房表妹来温州,爸爸将带她去玩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带她去人民路,那边有娱乐商场,西餐厅,应该符合她的口味。这样想着也便坐上了车。饶了几圈后,表妹在车上抱怨了起来:“姐姐,这里的高楼大厦和美国的高楼差不多呢,美国还有比这儿更高的大厦,姐姐,这里怎么连一条温州当地特色的小巷都看不见了?一间江南民宅都没有呀!姐姐,姐姐……”“那些只有乌镇、绍兴这些鱼米之乡才有的。”“温州不也是鱼米之乡嘛,那小巷,人字屋顶又去哪儿了”我竟顿时语赛,她的话像一把把无形却最为坚韧的刀,插在了心中最美好位置。  晚上回到家,妈妈指着手机中的照片对我们说,水门头有一条朔门街还保留着古老的气息,不仅没有遭受到挖土机的对待而且还蕴含温州的文化。顿时,我和表妹心中充满无限向往与憧憬,立马前往那保留墨色气息的小巷。  小巷不算狭窄,也不甚宽广,阳光洒在每一块石板路上,周围有麻雀唧唧作响,爬山虎复着小巷的壁墙,大片大片的生机,微风一吹,它们肆意摆动着自己的细枝却依然顽强的附在壁上。  远远望去,有许多装潢独具匠心的古风店,仿佛娓娓倾诉着温州富有韵味的历史。也不禁再次瞑目回想戴望舒笔中的雨巷,巷子里的姑娘,巷子宛如一幅水墨画,蜿蜒的石板路,青色生机的爬山虎,岁月斑驳的木门。淡雅,是心中魂牵梦萦的韵味。  与此同时,两位身穿汉服的姐姐出现在眼前,她们衣服上传统手工的刺绣,顺滑的布料,身上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中华女子的韵味,有着御姐风范,有小女子的娇羞,简朴中的高雅,娇羞里的贵傲。  这不就是那“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吗”。表妹驻足相望着两位姐姐,对中国江南风情美所惊叹,对江南的女子投去羡慕的目光。  暮来临,起小雨。细小如丝的雨轻轻的笼罩着一条小巷,微微抚摸着紫墨缭绕的小屋,脑海中浮出“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小巷留给人太多记忆,又仿佛看见撑着一把油纸伞,身穿汉服,结着愁怨一样的姑娘,然而,那剧烈此起彼伏的“隆隆”声一再打破所有幻想……顺而为景人与风景是互融,是共同体,但人类身上的品质,往往为自然而增添光彩。顺而美老子一再强调,自然界要服从“顺其自然”人们解决事情,处理事情的办法也随顺其自然着。暑假在台湾的最后一晚,我与爸爸同去台湾嘴繁华的忠孝东路。当暮色降临,夕阳西下,宽敞街道两旁的路灯一盏接一盏而亮,店面外的招牌灯也随之相约而亮,柏黑的马路中遍布着潮男潮女,他们身穿各类时潮的衣服使整条街一刹那苏醒过来。  和爸爸从日料店铺走出,天己黑如海绵吸取夜之嘈杂。面前站着的老人家与此情此景格格不入。他身穿淡蓝色长袖,上面有刷子来回运转的痕迹,他的背后更有几个窘小的破洞。满鬓银丝,脸如黄土高原般沟纵,在他黝黑而又粗糙的手上拿着一束鲜花的玫瑰花笔直的站立在日料店门口。他是在做什么呢?在等人?等谁?我怀着满心的疑问在肚子里,也如故站立。从远处传来一声正宗的台湾口音:“等很久了吧!”一位身穿红色连衣裙的老奶奶优雅向前。他们与繁华街道上浓妆艳抹,身穿名牌衣服的潮男潮女不同,他们是如今嘈杂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自然,他们一副含俏的眉目,不论精致与否,都很好看。其间充满了无尽的甜言蜜语。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往往正是那些简而又寻常中,得真味。人生的风景,有时需要去取精除柏,有时又需要既来之则安之。 云青如烟雨,叶落闻秋生。顺而美,顺而为景,这无需刻意表露,景也应情而为美。                 慢一点,再慢一点人若将他人与自己所忘,执意忙于工作,栽在这里,栽在那里------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与动力?在我埋头在书海中,脑海里全是数学公式与科学结论时,整天像是被囚龙所困,铁链所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蒋勋老师的《品味四讲》。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已经是压力的释放。他说当我们在一个急速运转的时代,不将自己慢下来,静下来去观察世界,自然的乐趣。当我们从教室门口的一片落叶开始,感受它生活的存在,最好的生活美字。周末,我走进一条石巷。阳光洒在棱角不平的石头上,石头上有千千万万各路人的脚印,摸平了它的棱角,墙上的裂缝中挤满了爬山虎,像壁虎贪欲的扑在妈妈的臂膀,在此时不禁感叹生命力的伟大,走进巷子,见一位满头银丝的奶奶戴着老花眼镜,在充满蚕子的手中拿起两根织线棒,不停第来回穿梭;她身旁则是一位身壮丰满、体魄强大的爷爷,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出有劲的草书。我愿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任我观察与欣赏生命的伟大,一条古巷,是神秘,它等人们去欣赏,区抚摸,区明白古老生命的价值。“忙、心、亡”在书中最多出现的三个字,蒋勋先生不断强调,忙,就是心死亡,尝试让自己慢下去。在开学之前,我与几位知己有上山,区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存在。当流水、鸟鸣、蝉叫声交织为一体,那是一曲无人指挥的和谐乐章,站在木桥上欣赏泉水涌出,瀑布飞快下流我也好像其中的一滴水珠与同伴一同前行。看着远处的高山,仰望蓝天白云,沐沐自然之歌,也不禁写下随笔。当夜晚来临,天黑了。犹如一块海绵吸收了万物杂念,让我感受到王开岭所说的黑夜。去台湾的博物馆时,我又可以感受中华文明之伟大在飞机上感叹前辈的智慧。在语文学习中通过不断读书,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使自己慢下来,在我的感受中更认为语文是可以将自己所有情感用纤纤文字所表达,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受,把语文学活。慢一点,再慢一点,用心灵与感受;慢一点,再慢一点,愿文字成为笔尖上的花,永不凋谢-----。      变与不变秋风吹来,秋雨飘洒。昨日蝉鸣激烈,今日却桂花飘香。漫步校园,寝室边,食堂旁,马路上载满了桂花树。清晨,雨水拍打着桂花唤醒了它散发香味的使命。鸟儿在枝头鸣唱,共颂秋之歌。一切都是如此谐和宁静。我来到桂花树下,小撮几粒橙黄色的桂花,放入手心,细嗅,淡淡的清香萦绕着鼻翼,鼻腔中被清新而又厚重的桂花香充满。将头负载一大片桂花枝下,闻到树叶与花朵共同混杂则着自然的气息。傍晚,桂花如星星点亮夜空,她点亮了校园每一个角落。仰望天空,将天变黑了。但又包含着淡紫色,它像是染布机一样。但随着太阳的西下,再绚丽天空也变了。秋风吹过,桂花落下。当秋风第二次光临,桂花的命运可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纷纷落下,铺洒在颓平的土地上。桂花开的时候是悄然与惊涩,当下落下时,我会为失去的香味及美好而惋惜。人生也亦如此。生活总是在变与不变中徘徊,虽然我们要学会时感受之美,去看到花开时秋天的丰收,去感受花落时秋天的寂寞。但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花会凋落,天空会变黑,人也会变老,社会也会变,国家也在变。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件事,我们需要寻找心中永恒不变的事物。我认为“美”时永恒不变的。它是不由分说的水到渠成,是应运而生的自然而然,无理条却触目惊心,无论是“生活美”还是“追求之美”,他们所承载的都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感。我们虽能做的就是善于发现美生活中的美。但一个人心中不能没有美的概念。因为只有“美”会使生活更加明朗。美,不是精心打造出来的,而是自然的馈赠。在蒋勋的《品味六讲》中,他提到:“人间有太多不可确定,发生变化的事情,我们许做的是拥有一颗美的心”。无论是桂花凋落还是其它事物,我们要寻找永恒的东西——美。回首,仿佛有一股淡雅桂花香萦绕,眼前有一片粉色的天空。那一片粉红色的天空烙印在我的脑海理。即使桂花凋落、天色转变。随时几录女儿的生活,了解她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201
  • 相册:28
  • 心情:0
  • 留言:22
  • 关注: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