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个人空间

成长日志

阅读《始终》一书的读后感

已有 532 次阅读 字数(1673) 2016/3/30 12:41:41

        《始终》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八个字。翻看了作者郑锦航老师所写《始终》一书的目录和楔子后,深深被郑老师朴实的言语深深迷住,产生了静下来细细品尝的念头。读完这本书,心里被一种温暖弥漫着。这书,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经验的积累,更蕴含了教育者的心灵感悟。始终”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自始至终,有始有终。细细品读《始终》这本书,才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良苦,郑老师回想自己的童年、少年以及青春以来18年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教育的深度思考,提醒人们做人做事都要自始至终,有始有终。正如郑老师所说,有很多的人生,由于诱惑,由于迷失,穷尽努力,却变异了方向,非但没有成为天使,还险些成了魔兽,所以,世间,从来不乏误入歧途的悲剧、闹剧。我们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一点,人存于世,到最后,所有的,都会回到自己,回到初衷。郑老师大篇幅的叙述了自己对自然、建筑、电影等专业与领域的回忆,最后一次一次地把自己带回到最原点。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跟随作者回到了她18年前的学生时代,曾经的作者,她那时的梦想,那时的热爱,那时的勇气,种种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个人都有儿时的梦想,小时候的我们怀揣梦想,但越长大却越没有了自己的梦想,常常随波逐流,失去了初心,被忙碌而充满,少了安静思考的时候。郑老师在书中有一则写为人师的文章,写到了在课堂十一年,为人师的诸多感动、惭愧与心痛。有这么一段话:“我最早工作的时候,感受到学校朴素正直的风气,并在这样的风气中完成最初的成长,对待工作心怀赤城,尤其对教学心怀虔诚。后来却也目睹到封闭、缺乏公允、耽溺名利、官僚作风、职业感情淡漠、人际诡谲、人心势力等现象,觉得这个最应该关怀人性的群体,却恰恰对人性的关怀意识最为淡薄和狭窄,真是大大地背离了教育的精神,很痛惜。”是呀 ,现在的教育的朴素正直风气,越少了,教育者们功利心越来越强了,写论文更多的是为了评职称等等。而与之现象形成对比的是,郑老师在一种芬芳一文中,提到他的一位姓王的同学,在偏远的地方支教,那儿没有太多思想的研究,没有技术、手段,袒露着最原始的教育风貌。却有着一种天然的教育芬芳。会启迪人洞明教育,甚至人生。喜欢郑老师在文章开头的一段话:“一极,是先进,一极,还落后。对比起来,先进的一级,执着向外求索,高尖行进,很多的努力,却恰恰遮蔽和遗落了很多教育的真意,落后的这一级,贫伧,而能够一心一意教育教学,很少雕琢、覆盖,反而像深山中不经人为侵扰的自然原貌一样,天然芬芳。 我原以为,在现代社会各种功利、物质的摧毁下,已经不再有从前那样默默而无私奉献的老师,没有想到在远山中,依然还有这样令人尊敬的群体,他们就像这深山中总是盛开的山花,从不招摇,一直芬芳。人存在世,不只有向着更大,更远,更多,才叫追求,有一种追求,向着自己,向着朴素,平实,珍贵,催人反思。书里还有一处特别打动我,那就是郑老师在参观德国一所寄宿学校的记录片段,这个学教的校长介绍该学校的特点,尤其强调了这是一所艺术特长学校,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娴熟地演奏两种以上的乐器,每天都有音乐学习的课程,孩子们得到音乐艺术气息的浸染,精神活泼高雅。校长本人就具有深厚的音乐修养。当参观的一行人提出,和学校建立联系,今后可以进一步地交流、合作。校长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说,他们只想安静地拒绝了,他说,他们只想安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想受到外界太多的打扰。这使我们愕然又肃然起敬。我们很多的学校,无不以广泛地宣传,四处地交流、合作,尤其是国际的结对,为办学发展的重要指征,争先恐后地向外,频频“打扰”他人,也欢迎他人频频来“打扰”,财力、物力、人力、精力的消耗很多,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安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由此,也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原来教师,需要做好的不只是我们的教学,正如郑老师所言,“教学本身,就好比一个教师的作品,也是一个教师全部人格的综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读至此,我想,这其实应该也是在鼓励我们吧,带着我们的初衷,坚持我们的初衷,由始自终!让我们一起继续阅读吧!

评论 (0 个评论)   点赞(0)

facelist

成功
  • 日志:53
  • 相册:0
  • 心情:0
  • 留言:6
  • 关注:0
回顶部